自2016年與印尼萊佛士學校建立合作關系以來,我院在雅加達設立漢語國際教育海外實習基地,已累計派出九批70餘名學生前往實習,逐步形成穩定、成熟的國際中文教育實踐平台。今年7月,我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5名同學再次奔赴雅加達,開展為期一年的教育實習。她們以實際行動踐行校訓“走進校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在異國他鄉的講台上承擔起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使命。
跨文化碰撞:教學理念的深度體驗
吳秋誠同學在教學實踐中深切體會到中外教育理念的差異。她發現,當地家長高度重視孩子的情緒體驗與學習過程,若學生在課堂中感到不适或成績波動,家長會直接與校方溝通甚至提出意見。這一文化差異讓她深刻認識到,在跨文化教學環境中,教師需更加注重溝通技巧與課堂氛圍的營造。
語言橋梁:課堂趣事中的交流啟示
徐佳慧同學分享了一則生動的課堂插曲:一位日本學生因口音問題,在表達“toilet”時引發誤會,課堂瞬間充滿輕松笑聲。她表示,這類趣事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讓她深刻理解了跨語言交流的挑戰與價值,促使她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發音準确性和表達需求。
文化浸潤:生活實踐中的深度融入
符嘉悅同學通過參與校園與社區活動,更加真切地體驗了跨文化交流的意義。無論是第一次親手制作餃子,還是與華裔朋友交流心得,她都在細節中體會到文化互動的溫度與力量。她認為,這些寶貴經曆深化了她對國際中文教師職責與使命的理解。
成長蛻變:從适應挑戰到自信執教
劉星月同學坦言,初抵雅加達時,陌生的環境和宗教文化曾帶來不小壓力。在主管教師的悉心指導下,她迅速調整狀态,并在教學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經驗。她特别提到,學校配備的豐富教學資源和活動方案,讓她直觀感受到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生活中的物價差異、特色飲食,甚至樓下親人的流浪貓,都成為她感知異國文化的獨特窗口。
曆練成長:壓力淬煉下的能力躍升
周芝羽同學回顧這一個多月的經曆,感慨生活和心态都經曆了巨大轉變。從緊張的期末考試,到迅速投入為期一年的實習準備,她快速完成了角色轉換。實習初期,課堂管理和作業安排上的經驗不足曾帶來挑戰;但通過持續學習與調整,她逐漸掌握了教學節奏,從課前準備到課後與主管的研讨都愈發從容。她表示,這段經曆雖辛苦,卻帶來了教學能力和個人成長的豐碩收獲。
文化浸潤:生活實踐中的深度融入
近兩個月的實習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國際中文教育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更是促進跨文化理解與溝通的橋梁。通過與當地學生、家長及社區的多元互動,同學們顯著提升了教學實踐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素養,積累了寶貴的國際化經驗。
未來,我院将繼續依托海外實習基地,拓展國際中文教育合作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更深入的實踐平台,緻力于培養具備全球視野與卓越跨文化素養的高素質人才,推動中華文化在世界範圍内的交流互鑒與傳播。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圖/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編輯/陳書然 陳鴻銘 責任編輯 史志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