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下午,我院精心策劃的“落筆人文”學術講壇順利開講。本次講壇以“與君共話科研事”為主題,特邀我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伏濤教授擔任主講人,學院中青年教師及2025級研究生齊聚現場,共同聆聽這場幹貨滿滿的科研分享。
伏濤教授深耕學術領域多年,在學界擔任重要職務——現任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理事。截至目前,他已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90餘篇,出版專著1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項目1項、省級項目2項,目前仍有1項省重大專項在研,深厚的科研積澱與豐碩的學術成果讓這場分享備受期待。
講座中,伏濤教授結合我院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精準剖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建議與經驗。在談及論文寫作的核心要素時,他創新性地提出“一點三面”标準:選題需做到言簡意赅、醒目新穎,同時直扣研究主題;用語既要體現學術積累的“老到”,又要堅守學術論文的專業規範;結構上則遵循“鳳頭豬肚豹尾”原則,确保開頭引人入勝、内容充實飽滿、結尾有力點睛。而這其中,最核心的是思想層面必須具備學理性、思辨性、創新性與前瞻性。
伏教授進一步強調,論文寫作是對研究者綜合能力的全面考驗,需同時具備“三商”:高智商支撐深度思考力,高情商保障有效溝通,高逆商助力應對科研壓力,唯有如此,才能創作出并成功發表優秀的學術論文。
結合學院發展方向,伏教授殷切告誡與會人員:一是堅持多讀多寫,在實踐中提升科研熟練度;二是選題應緊密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國家戰略需求或學術熱點問題,注重研究的可延展性;三是投稿時建議直接通過期刊郵箱或官方投稿系統投遞,提前研究刊物偏好與格式規範;四是兼顧科研數量與質量,科學規劃研究周期;五是鼓勵青年教師加入成熟項目團隊,借助團隊聚合效應快速提升成果質量;六是重視學術資源獲取與渠道積累,常态化關注時事熱點,主動向領域專家請教,積極參與高水平學術會議。
随後,我院劉繼保教授結合自身擔任多年期刊主編的寶貴經驗,補充分享了期刊投稿的要點與注意事項。劉教授說,核心期刊普遍偏好選題新穎、契合學術熱點、研究方法創新或有基金項目支持的稿件;C刊則對理論深度、跨學科視角或政策建議價值有更高要求;綜述類稿件雖受期刊歡迎,但需以紮實的學術功底為基礎,寫作難度相對更高。
最後,劉繼保教授表示,學院将持續加強科研支持力度,同時鼓勵全體師生在科研道路上勇于挑戰自我:既要保持主動學習、主動投稿、主動參會的積極心态,更要涵養“十年磨一劍”的科研耐心。
整場講壇氛圍熱烈,參會師生紛紛表示收獲頗豐,不僅明晰了科研方向,更掌握了實用的學術方法,為今後的科研工作注入了新動力。“落筆人文”學術講壇将持續邀請學界專家與院内骨幹,圍繞人文社科領域的前沿問題與科研方法展開系列分享,為學院學術氛圍建設搭建優質平台。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文/王椿升 圖/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編輯/孫嘉碩 陳鴻銘 責任編輯 史志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