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曾幾何時,“課堂失守”的憂慮在高校蔓延:沉默的空座、低垂的視線、被屏幕隔絕的交流、單向灌輸的疲憊……當知識的殿堂陷入沉寂乏味,當思想的碰撞被數字的喧嚣取代,我們不得不正視這讓人焦慮、令人扼腕的困境與難局——無趣無味的課堂,這育人的核心陣地,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的挑戰。它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退守,更是教與學活力、深度聯結與價值共鳴的流失。
困局當前,必須盡快突圍!變革刻不容緩。激活、重構、拯救課堂,絕非一時之策,而是關乎教育本質與未來的深刻使命。激活,是要點燃師生心中漸趨寂滅的求知火焰,讓每一個座位成為思想躍動的原點;重構,是要打破知識與生活、講授與探究的壁壘,讓課堂成為思維碰撞、能力生長的真實場域;拯救,則是以行動守護大學精神的基石——讓每一次相遇都承載知識的重量、思想的溫度與人格的塑造。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深谙此道,亦勇擔此責。我們直面問題,銳意探索。教師們不再滿足于知識的單向傳遞,而是化身為課堂情境的精心設計者、思維交鋒的智慧引導者。于是,傳統課堂的邊界被打破:講台變身辯論場,經典文本在跨媒介叙事中煥發新生,理論探讨融入真實的社會場域……一次次創新的嘗試,都是對“失守”的奪回和對困境的突圍,是對育人本質的執着追求。
即日起,我們正式開辟“拿什麼拯救你,我的課堂!——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課堂創新實錄”專欄。這裡将彙聚我院教師在課堂革新征途上的智慧結晶與生動實踐。透過文字的真實記錄、圖片的瞬間捕捉、視頻的深度呈現,我們将帶您走進那些被重新定義的課堂現場,聆聽師生在教與學共振中迸發的思想火花,感受從理念到行動、從困境到坦途、從無味到生機的深刻轉變。
我們期待,這些實錄能成為一面鏡子,映照當下課堂的痛點與希望;更期待它能成為一簇火種,點燃更多關于課堂本質、教育未來的思考與行動。讓我們共同見證并參與這場靜水流深卻至關重要的課堂革命,以行動回應時代的叩問:唯有持續的反思與不懈的革新,才能真正守護并重塑那方孕育思想、啟迪心靈、增長才幹的神聖之地。
讓AI激活靈感,點亮課堂
陳璐老師的人機協作課堂
電腦圖文設計課程老師自曝
“傳統教學痛點”
“以前上電腦圖文課,那場面,啧!”資深設計課陳璐老師,撓撓頭,一臉“過來人”的表情,“學生吭哧吭哧學軟件,交上來的作業吧,不能說一模一樣,隻能說…像批量生産的高仿?創新?實踐?咳,有時候感覺像在教他們怎麼當個‘高級點的打印機’。”
陳老師坦言,傳統的“老師講、學生練、交作業”模式,在培養真正“有想法、能實戰”的設計人才這事兒上,有點“力不從心”。軟件更新比翻書快,行業需求日新月異,光靠課堂那點時間,想把學生“喂”成創意大神?難!搞不好還容易把學生整“emo”了——學了半天,離真實項目還差十萬八千裡。
引入AI工具,課堂秒變“人機協作創意工坊”
“時代在召喚,咱不能裝鴕鳥啊!”陳老師一拍大腿,“AI這玩意兒,鋪天蓋地的,學生們玩得比咱溜。與其堵,不如疏!讓它給咱的教學‘打打輔助’!”
電腦圖文設計課堂,悄悄開啟了“人機協作”新模式:
1
“靈感枯竭急救包”:以前學生想個創意,憋半天臉通紅。現在?AI生成工具上場!輸入幾個關鍵詞,“唰”一下出來幾十個風格迥異的草圖方案。“别誤會!這不是讓學生直接‘抄作業’,”陳老師您趕緊強調,“這是‘打火石’!看AI生成的,學生能快速打開思路,發現‘哦!原來還能這麼玩?’,然後結合自己的想法再深化、再改造。效率高了,腦洞也開了,關鍵是,不卡殼了!”
2
“甲方需求模拟器”:真實設計最怕啥?飄忽不定的甲方爸爸!陳老師現在常讓AI扮演“刁鑽客戶”,随機生成各種奇葩(劃掉)…獨特的設計需求。“要五彩斑斓的黑?要LOGO放大同時縮小?安排!”學生們在“被虐”中,快速鍛煉理解需求、溝通提案、靈活應變的能力。“提前感受社會的‘毒打’,畢業了才不慌嘛!”陳老師笑稱。
3
“高效打工人養成器”:摳圖摳到眼瞎?排版對齊逼死強迫症?這些繁瑣的“體力活”,現在交給AI工具代勞一部分。“省下來的時間幹嘛?用來琢磨創意!用來深入思考!用來跟老師同學碰撞想法!”陳老師覺得,這才是教學的核心價值——解放雙手,聚焦頭腦。學生反饋:“終于不用熬夜當‘人肉PS工具’了,能多想想‘為啥要這麼設計’,真香!”
4
“風格博物館速成班”:想學大師風格?AI分分鐘給你“模仿”出N個變體。學生可以快速觀摩、分析不同流派的特點,作為學習和借鑒的起點。“但重點永遠是,”陳老師敲黑闆,“看懂門道,吸收精髓,最後形成你自己的‘菜’!AI是引路人,不是終點站。”
引入AI,絕不是讓老師“下崗”,
也不是讓學生“躺赢”
AI是工具,不是大腦:“它生成的東西,可能很炫,也可能很‘塑料’。缺乏人的審美、情感和深度思考。鑒别力、批判性思維、獨立審美,這些核心能力,還得靠老師引導,靠學生自己練。”
“人”的價值更凸顯:“當基礎操作被簡化,創意構思、策略思考、情感表達、溝通協作這些人獨有的能力,反而成了真正的‘硬通貨’。老師的作用,從‘教操作’更多轉向了‘激發創意’、‘引導思考’、‘把關品質’。”
警惕“AI依賴症”: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軟件原理、設計規範、美學基礎,這些‘基本功’該學還得學!不然就成了‘空中樓閣’,AI工具也用不溜,更别提駕馭它了。”
“說白了,咱這課改,就是讓AI當個‘超級助教’,”陳老師總結道,“它負責‘大力出奇迹’,解放生産力;老師和學生呢,負責‘巧思定乾坤’,提升創造力。雙劍合璧,效果翻倍!”
AI競賽神器,用對是“挂”,
用錯是“坑”!
引入AI輔助後,陳老師的學生競賽成績“肉眼可見”地往上蹿:入圍率高了,獎項含金量足了,更有學生作品因“想法新穎+執行成熟”。
課堂氛圍變了:少了點“埋頭苦幹”的沉悶,多了點“腦力激蕩”的熱鬧。學生們表示:“跟AI搭檔幹活兒,壓力小了,想法野了,學的東西感覺更‘接地氣’了。獲獎也多了!” 陳老師也樂了:“看着他們做出更有想法、更成熟的作品,我這個‘前·人肉改圖工具’,終于感覺離‘培養設計師’的目标,更近了一步!嗯…至少,被氣出‘工傷’的概率是大大降低了!”
陳老師寄語:
擁抱變化,用好工具。教育的核心是人,AI時代,我們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有思想、有溫度、能駕馭工具的“人”。這課,還得繼續“改”下去!
學生分享:
督導評價:
陳老師主導的電腦圖文設計課程改革,以引入AI工具為突破口,針對傳統教學中學生創意激發不足、實踐與行業脫節、基礎操作耗時低效等痛點,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本次改革理念先進,目标清晰,設計巧妙,成效顯著,是信息技術深度融入專業教學、推動課堂革命的一個優秀範例,具有重要的示範推廣價值。
同行評價:
陳老師敏銳地捕捉到傳統“講-練-交”模式在培養創意設計人才上的局限(如學生作品同質化、創新乏力、實踐能力與行業需求脫節),深刻認識到軟件操作教學僅是基礎,核心應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意構思、策略思考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
對AI工具在教學中的定位清晰且理性:非替代師生,而是作為“超級助教”和“生産力工具”,旨在“解放雙手,聚焦頭腦”,将教學重心從基礎操作轉向更高階的創意與思維能力培養。這種“工具理性”的認識是改革成功的關鍵基礎。
陳老師的教學改革成效令人印象深刻,已獲得學生反饋與競賽成績的雙重有力驗證。一方面,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體驗顯著改善(如“壓力小了,想法野了”、“學的東西更‘接地氣’”、“能多想想‘為啥要這麼設計’”),這直接體現了其在創意自由度、學習興趣、深度思考能力以及實踐關聯感上的切實提升。另一方面,更為硬性的指标是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入圍率提高”、“獎項含金量足”,其作品呈現出鮮明的“想法新穎+執行成熟”特點。這兩方面相互印證,充分說明了該教學改革在提升學生核心設計能力與實踐競争力方面取得了顯著實效。
陳老師的教學改革不僅惠及學生,更深刻重塑了課堂生态與教師體驗。課堂氛圍顯著優化,由以往“埋頭苦幹”的沉悶狀态成功轉向“腦力激蕩”的活躍場景,呈現出更加積極、開放且富有創造力的學習環境。與此同時,陳老師自身也獲得了強烈的正向反饋,深切感受到“離‘培養設計師’的目标更近一步”,其職業效能感和教學成就感得到顯著提升。這種師生雙向的積極變化,生動體現了該改革在激發教學活力與實現育人目标上的雙重成功。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圖/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編輯/郭學哲 陳鴻銘 責任編輯 史志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