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學校“跨區校園、跨界校園、跨線并行校園”建設理念,推動傳統學科在人工智能時代的轉型升級,4月2日,中文系在書明樓A410會議室召開AI時代中文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專題研讨會。與會教師圍繞學科轉型、專業建設展開研讨,提出“以技術賦能教學創新,以人文築牢學科根基”的發展思路。
語言學教研室的老師們提出應緊密結合時代發展與學生需求,優化課程體系。一方面,要夯實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等專業基礎課程,強化學生的語言文字功底;另一方面,增設如數字化語言處理、語料庫語言學等前沿課程,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使其能更好地适應未來多元化的職業發展。
外國文學教研室結合課程設計談到AI能對文學作品進行智能解析,輔助學生快速提取主題、分析情感、梳理人物關系。同時,AI能提供多語言實時翻譯和文本對比,方便學生對比不同譯本,提升語言能力與跨文化理解能力;還能根據提示詞仿照作品寫作,拓寬學生文學批評視野。同時指出,AI可助力打造豐富多元的教學内容,但對教師個人辨别和審視AI正确性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學理論、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各教研室教師分享了将AI智能工具融入教學與科研的經驗。他們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與科研經曆,從不同視角出發,深入探讨AI在課程設計、文本分析、資料檢索等方面的應用,為與會教師帶來新思路與方法,助力教學科研創新發展。
針對傳統考核單一化問題,老師們創新性提出三維評價方案:結合過程性跟蹤、AI學習診斷與創意實踐考核,動态評估學生能力。針對論文寫作,提出升級論文質量監控機制,将AI查重與邏輯規範性檢測結合,嚴格規範學術論文寫作。

中文系副主任龔韶在總結中強調,中文專業建設須以“守正創新”為指引,通過技術賦能與人文涵養的雙向協同,構建傳統學科智能化轉型的協同發展模式。要将AI技術深度融入教學實踐,着力提升教學效率、突破考核方式單一,堅守人文教育核心價值,緻力于培養兼具“思想溫度”與“文化底蘊”的新時代中文專業人才。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圖/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編輯/顧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