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語言已超越單純交流工具的定位,成為連接人類智慧與人工智能的關鍵橋梁。在這一背景下,語言科技作為交叉學科的前沿,其核心在于理解和模拟人類語言的複雜機制,從而推動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語音識别等領域的創新。為此,語言科技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獨特的語言能力,尤其是中英雙語的精通。這不僅能讓他們在學術舞台上自如交流,更能在語言算法開發中融合東西方語言特點,創造出更具普适性和創新性的語言技術解決方案。
鄭宇是語言科技2301班的一名學生,她深刻認識到語言能力對于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從踏入大學校園起,便踏上了英語學習的奮進之路。在大一,她取得了英語四級567分的優秀成績。這個分數不僅是對她前期努力的肯定,更是她邁向更高目标的堅實基石。憑借不懈的努力,她在大二順利通過英語六級考試,展現出了優異的學習能力。此外,她積極投身于各類英語競賽并獲得不少榮譽。在第二屆“中促杯”全國大學生英語閱讀大賽中榮獲一等獎,2024年“創新實踐杯”全國大學生英語口語大賽中榮獲三等獎等等。她認為,英語競賽是快速提升英語能力的方式,通過以賽促學的形式讓我在短時間内快速積累英語詞彙、閱讀技巧與口語技能。
“在備賽過程中,我也遇到過迷茫和困惑的時候,就拿準備英語口語競賽來說,一開始,我總是擔心自己的發音不夠标準,表達不夠流暢,在模拟訓練中也常常因為緊張而出現各種失誤。老師給予了我很多實用性建議,耐心地糾正我的發音問題,還教我如何通過模仿原聲、練習連讀弱讀等方式來提升口語的流利度。專業英語課程的設置也很大程度幫助我提升英語水平,讓我接觸到了大量不同領域的英語詞彙和前沿知識,拓寬了我的閱讀視野”。
在語言科技專業,像鄭宇這樣積極進取的同學還有很多。劉泓希同學在英語四級考試中取得564分的高分;劉冠中同學憑借紮實的英語基礎在英語六級考試中取得了479分的好成績;劉思涵同學以其流暢且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表達,在2024“未來演講家”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他們的出色表現,充分彰顯了語言科技專業英語教學的顯著成效,有力證明了語言能力與專業技能深度融合的培養模式正在結出累累碩果。
人文學院基于學生的發展需求,大力優化教學策略,增加語言科技專業中語言類課程占比。全新的課程體系在夯實學生中文基礎的同時,創新性地開設了 “語言科技文獻閱讀(英文授課)”“英語翻譯與寫作”課程。通過設置這些課程,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流暢閱讀并理解較複雜的英文文獻,還能精準運用英語進行專業翻譯與學術寫作,為未來在語言科技領域的學術研究、國際交流等奠定堅實基礎。
随着人工智能和語言技術的深度融合,中英雙語能力将成為語言科技人才的核心競争力。人文學院将持續深化'語言+技術'的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語言思維和技術創新能力,助力學生人機交互的前沿領域開拓創新。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圖/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編輯/胡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