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讨會上,龔韶老師率先提出觀點,認為語言學作為傳統文科專業,多數課程理論性較強,在以往的課堂整體展現出“教師引領、學生為中心”的特點,但随着AI助教的引入,雙軌教學方式給予傳統課堂新的可能。例如她所任教的《語言學概論》和《現代漢語》課程,可以引入智能助手幫助學生去了解、探索智能時代的語言現象,但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體現主導地位,幫助甄别與判斷AI産生的錯誤。
張浩老師結合在《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實踐,認為引入“AI助教+教師主導”雙軌教學模式後,課堂互動成果顯著,但也存在“部分AI分析的内容不夠精準”、“缺乏深度”等問題。張老師認為在之後的實際教學中,一方面優化AI學習力算法,提升其回答的準确性與深度,另一方面認為教師們應當加強對AI輔助教學的引導,實現兩者深度融合,促使學生們在更高效有趣的課堂中掌握知識。
陸忠發教授通過對《古代漢語》和《漢文字學》課程的實際課堂教學,認為AI智能是否可信還有待考證,在AI不夠準确可信的情況下,還需謹慎使用AI輔助教學,倘若之後準确度有保證,再引入助教也是未嘗不可。
劉靜老師、劉佳佳老師和耿茜茹老師根據各自的語言學課程教學實踐,彼此能夠體會到“AI助教+教師主導”教學模式的優勢,包括AI高效地處理重複性任務,如作業批改、知識點答疑等,極大程度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但也一緻認為AI在語言學的部分複雜領域仍存在局限性,需建立動态評估機制,避免技術依賴。
本次教學研讨活動的召開,為語言學教研室的全體教師們提供了一次寶貴而熱烈的交流機會,教師們通過對“AI助教與教師主導”雙軌教學模式應用的深刻探索和讨論,彼此收獲頗豐,教學團隊研讨會圓滿結束。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圖/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編輯/陳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