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濤教授這次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資金後期資助項目是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申報獲批的。伏濤2011年畢業于蘇州大學,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的題目是:《多元視野下的乾嘉常州詩人群體研究》,22萬字。畢業後堅持打磨,增益至34萬字。在同門的鼓動下,2020年10月以《乾嘉常州詩人群體研究》為題申報獲批。2023年10月以37萬字的書稿提交結項,經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審核2024年11月準予結項。結項成果近期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社出版。回顧該項目申報與完成過程,他頗有感慨。他說,申報項目要敢于嘗試,敢于挑戰自我。十年磨一劍,伏濤這一項目,從博士畢業到申報獲批正好十年,獲批後又花了三年時間加以完善,主要是語言上的凝練、内容上的充實以及結構上的調整。
結項後,伏濤教授在其他教授的影響下又開始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伏濤教授認為,大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學與科研,科研不但不影響教學,反而會促進教學,他希望我院中青年教師教學科研兩不誤、雙豐收。
伏濤教授認為科研需要定力、耐心,需要長時間堅持,尤其是國家社科項目的申報與完成,沒有長時間的潛心積累,認真準備,是很難獲批,很難完成的。學術研究需要探赜索隐,鈎深緻遠。需要爬羅剔抉,刮垢磨光。這就要求研究者能坐得住冷闆凳,能堅持不懈,孜孜以求!
伏濤教授認為申報高級别的項目,需要很強的毅力外,還要有開闊的學術視野,較高的學術站位,需要吸取他學科的研究方法與理念,進行交叉研究。
伏濤教授說,千裡之行始于足下,科研需要锲而不舍、皓首窮經之精神。他決心向我院其他教授學習,繼續努力!他希望中青年教師能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提振精神,凝神定氣,在人文學院這塊學術熱土上蓬勃發展。在搞好教學的同時,認真科研,為自身的成長、學院的發展,也為我校升為三亞大學作出自己應有的更大的貢獻。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圖/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編輯/胡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