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至19日,第十四屆漢字與漢文教育國際研讨會在香港大學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由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辦,16所海内外大學及教育機構聯合承辦,吸引了來自中國大陸及港澳台、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美國、英國、波蘭、以色列等地區的130餘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讨漢字與漢文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本次會議以“多元”和“傳承”為主題。
會議内容包括主旨演講、座談會、分組論文彙報三個環節。
座談會邀請了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謝錫金教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課程研究所的戴汝潛教授、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的鐘鎮城教授、波茲南亞當密茨凱維奇大學的初夏博士、釜山大學的徐哲教授等嘉賓,他們分享了各自國家或地區過去十年漢字教育的普及、社區推廣及研究動向,并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向,體現了本次會議漢字及文化的多元載體和多元價值。
會議圍繞“漢字與漢文教育國際”這一主題,設立了8個分論壇,涵蓋了漢字字形演變的本體研究、出土文獻的漢字及碑文研究、漢語教學法與實踐研究、跨文化漢字教育、第二語言習得策略與實踐研究、語言對比研究、數字化賦能等多個議題。與會專家學者就各自的研究領域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熱烈讨論,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為推動漢字與漢文教育的國際化發展獻計獻策。
我院劉興均教授、劉佳佳教師受邀出席此次會議。劉教授目前正忙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收尾工作,該項目正處于至關重要的結題階段,因此未能親自莅臨此次盛會,由劉佳佳教師代為進行題為《“傳統”六書說在現代小學識字教學中的運用》的主題報告。她主要剖析了低年級小學生漢字學習的困境與破局之法。整個研究以實際問題——有限的課時量和一定的教學内容之間、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之間的矛盾——為出發點,以“六書”理論為依托,以實踐驗證結果為理據,探讨了“六書”理論應用于識字教學的可行性、必要性與實際價值。新教材的使用更是證明了該課題的使用價值與前瞻性。該發言獲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高雄師範大學蔡根祥教授認為該課題理論聯系實際,以問題為導向,以實際教學問題為出發點,以解決問題為落腳點,邏輯清晰、方法得當,具有一定的實際和學術價值,對該課題十分肯定與認可,同時就該課題中的“六書”理論在識字教學中的繁體字落實與實際操作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台中教育大學的周碧香教授表示,台中教育大學一直在做相關方面的培訓,如果需要,她很願意參與其中。正是如此深入的溝通,才會碰撞出更多的學術火花,為我們的課題後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與路徑。
劉佳佳老師表示,應邀參加此次會議,她深切感受到了海内外學者對漢字的熱愛與對中文的喜愛,同時也掌握了許多前沿的研究方法與實踐策略。此次經曆不僅拓寬了她的學術視野,更讓她深刻認識到漢字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地位,這無疑是我國綜合國力的有力體現。展望未來,我們将繼續深耕漢字研究領域,不斷探索創新,為漢字本體研究及第二語言習得與傳播研究貢獻我們的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