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AI迅猛發展的當下,文科的未來成為熱議焦點。“文科衰落論”與“文科崛起論”針鋒相對,前者聚焦文科在就業和技術沖擊下的困境,卻忽視其深層價值;後者則看重文科在應對倫理、促進交流方面的潛力。
實際上,文科在AI時代危機與機遇并存。全球高校文科規模收縮,傳統知識體系亟待革新,但文科所賦予的批判性思維、跨文化理解能力,又是無可替代的優勢。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的老師針對這一現象深入思考并撰寫短文。本期“AI時代,文科何去何從?”欄目,将分享他們的獨到見解。讓我們一起從中探尋文科的發展路徑,期待文科與AI相互賦能,為人類文明注入新活力。
AI時代的文科命運:
在危機中尋找重生之路
劉繼保
在技術狂飙的AI時代,文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實用主義浪潮下,文科的理論性與AI技術的應用效能形成鮮明對比。全球教育體系正經曆劇烈震蕩:美歐日韓包括中國等多國高校縮減文科規模,STEM學科成為時代新寵。這場危機背後,折射出人類社會對技術功利主義的過度崇拜。文科危機的深層症結在于知識生産體系的錯位。傳統文科過度依賴主觀思辨的知識框架,難以适應技術驅動的現實需求。當AI在數據分析、模式預測等領域展現出驚人效率時,文學、哲學、曆史等學科的價值認知體系遭遇解構危機。但就此斷言文科将消亡實屬短視,其核心價值正以新的形态顯現。
文科的不可替代性源于三大戰略支點:首先,批判性思維與價值判斷能力,這是應對AI倫理困境的關鍵武器;其次,跨文化理解與人性洞察,構成國際話語權争奪的軟實力根基;最後,複雜系統的整合能力,為技術發展提供人文坐标。這些特質恰是AI難以複制的核心競争力。
文科的重生需要完成三大突破:一是技術融合創新,運用大數據、虛拟現實等工具革新研究方法,将文本分析轉化為可量化的社會洞察;二是學科邊界重構,建立人文+的複合知識體系,如數字人文、認知哲學等新興交叉領域;三是價值範式升級,從純理論思辨轉向問題導向,在現實議題中重建學科話語權。
曆史的吊詭之處在于,最古老的文科往往孕育着最前沿的思想革命。那麼,文科的未來在哪裡?擁抱技術,成為AI的馴獸師;深耕人性,挖掘AI無法觸及的領域;跨界融合,打破學科壁壘。文科的未來不是被AI取代,而是與AI共生。
我們人文領域的學者們要記住:噴泉之所以漂亮,是因為它有壓力;瀑布之所以壯觀,是因為它沒有退路。當技術理性觸及天花闆時,人文智慧的破局之力必将重新定義人類文明的未來圖景。
注: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專業的簡稱。
AI時代下文科會走向何方?
王宇
随着AI技術的發展,大家對文科的發展前景逐漸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論調,即“現在的文科,死個80%也沒有問題”與“文科為王的時代,或許才剛剛到來”。這兩種論調反映了對文科在當代社會中角色的兩種極端看法。第一種論調認為文科在現代科技主導的社會中已經失去了大部分價值,而第二種論調則認為文科的重要性正在重新崛起。
“現在的文科,死個80%也沒有問題”
這種論調通常源于對科技和實用主義的過度推崇,認為隻有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
支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在快速發展的科技時代,許多文科領域的研究被認為缺乏直接的實用價值,無法像科技那樣帶來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或技術進步。一些文科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可能面臨更大的競争壓力,尤其是在技術驅動的行業中,STEM背景的求職者往往更受歡迎。随着AI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某些文科領域的工作(如基礎的數據分析、簡單的文案寫作等)可能會被機器取代,進一步削弱了文科的“實用性”。
基于實用主義導向、就業市場壓力、技術替代等維度的考量,文科似乎沒有了發展前景。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文科在塑造社會價值觀、文化傳承、倫理思考、批判性思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即使在某些領域文科的直接經濟價值不明顯,但其對社會精神與心理整體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從個體角度而言,在基于文科延伸的現代服務行業中,消費者更是對敏銳的心理捕捉力與同理心帶來的情緒價值有更高的要求。
“文科為王的時代,或許才剛剛到來”
這種論調則認為,随着科技的發展,文科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在新時代中得到了新的機遇。
随着AI、大數據、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社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倫理和社會問題。文科背景的學者和思想家在探讨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理解、跨文化交流和多樣性管理變得愈發重要。文科領域的學者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為和價值觀,促進全球合作與和平。在自動化時代,許多重複性工作将被機器取代,而人類的創造力、情感智力和複雜問題解決能力将變得更加重要。文科教育正是培養這些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技術快速變革的時代,曆史學和哲學等學科能夠幫助人們反思技術發展的軌迹和未來方向,避免重蹈覆轍,并為未來的社會變革提供思想指導。
總而言之,這兩種論調實際上反映了對文科的不同理解和期待。第一種論調更多是從實用主義和短期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而第二種論調則從更長遠的社會發展和人類價值觀的角度來看待文科的作用。在短期内,某些文科領域可能面臨挑戰,尤其是在就業市場和技術替代的壓力下。但從長期來看,文科在塑造社會價值觀、文化傳承、倫理思考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科技和人文并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科技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而文科則提供了使用這些工具的方向和意義。兩者結合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随着AI技術的發展,文科似乎終于來到了最純粹的維度,無用乃大用的哲學思維力的弧光顯現,對思想力、批判力的培養,文科終于拂去了緻力于訓練“術”的浮塵。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圖/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編輯/陳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