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潛融通 厚積薄發——劉興均教授前沿講座順利舉行


  • 2024
  • 06/15
  • 13:28
  • 教學動态

  • 16
  • 浏覽量

       2024年6月12日下午3點,一場由劉興均教授主講的學術盛宴在明B101教室拉開帷幕。此次講座聚焦商周銅器銘文的一個疑難字——“圖片”。



       講座由花靖超副教授主持,花老師隆重介紹了與會嘉賓:陸忠發教授、黎珏辰教授、金偉副教授、張浩老師、王娲老師、曹麗紅老師等現場嘉賓,還有王宇、劉佳佳、周素煥、張程、吳程玉等老師以及劉教授曾帶過的部分研究生等線上參與者。衆多對漢字研究懷有濃厚興趣的師生齊聚一堂,共同分享這場學術盛宴。



       劉興均教授首先回顧了自己去年在第九屆世界漢字學術年會上提交的這篇論文,是他花費三個多月的時間寫成的,考釋一個字,寫了兩萬多字,寫成後得到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趙平安教授的首肯,稱贊該文為“沉潛融通”之作。同時還得到河北大學文學院陳雙新教授的認可,陳教授認為該文資料翔實,結論雖不令人十分信服,但也不能輕易推翻。但是,在第九屆世界漢字學術年會上卻受到來自台灣的學者質疑,認為是先入為主,其結論令人懷疑。劉教授調侃說,這篇論文經曆了冰火兩重天,至今還被冷藏在華東師大“中國文字研究”編輯部裡。今天與大家分享了論文選題經過、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最終得出的結論。請與會者做出自己的評判。





        劉教授的文章認為:商周銅器銘文中的“圖片”,是作為氏族的記錄符号,這個字的構形與構意實與上古的漁業有關,“圖片”的構形是古人将捕獲的魚從背脊剖開,去除内髒,用三根木棍支撐起來晾曬的物象反映。“圖片”作為氏族,最初可能是為商王制作乾魚以供食用和祭祀的族群。以“圖片”與“鱻”、“魚”作為族徽的氏族相對,“鱻”、“魚”等氏族是為商王提供新鮮魚肉食材的氏族。劉教授從241處用例中将“圖片”歸納為九類具有代表性的字形,這九類字形與他的推論有相當高的契合度,同時與這些器物的出土地的地理生态環境也十分吻合,最後還與“圖片”的相關字詞作了對比分析,並結合考古、傳世文獻等研究成果進行綜合論證,其結論應該是可信的。此篇論文充分展現了他在漢字研究領域的深厚造詣和較高的學術研究水平。



        講座中,劉教授還與場下師生進行了互動,激發了在場師生的濃厚興趣和熱烈讨論。



       最後,劉教授對課題組成員的工作進展進行了總結,前期與周素煥、吳程玉兩位老師合作的論文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由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刊用,與曹麗紅、金偉兩位老師合作的一篇英文稿已被華東師大《中國文字研究》英文版近期刊用。并對未來的研究工作進行了規劃和分工,鼓勵大家共同努力,為“商周金文名物詞研究”這一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順利結項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講座不僅為師生們提供了一次寶貴的學術交流機會,也進一步推動了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在漢字與曆史文化領域研究工作的發展。相信在劉興均教授及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其主持的國家社科項目将取得輝煌的成果。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圖/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編輯/韓笑宇)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86743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