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的雕像
徜徉在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美麗校園裡,你會與那些矗立在各個地方的銅像不期而遇。古今中外那些偉人先賢們彙聚在落筆峰下、白鹭溪畔,默默值守,賦予這片熱土别樣的鐘靈毓秀,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校園文化景觀。
雕像高聳在那裡,
偉大先賢的形象栩栩如生,
他們的形象,不僅是美麗的藝術品,
更是啟迪我們的靈魂。
雕像,是一種力量,
它的存在,讓我們感悟到偉大先賢的思想和實踐,
更是激勵我們走向正确的道路。
雕像,是一種啟示,
它讓我們認識到偉大先賢的精神和理念,
更是引領我們追求真理和智慧。
雕像,永遠銘刻在我們心間,
它是一種傳承,
傳承着偉大先賢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更是傳遞給我們一份珍貴的精神财富。
雕像,是我們文化的瑰寶,
它讓我們記得過去的偉大,
更是讓我們塑造未來的信仰。
阿維森納
阿維森納,又稱伊本·西那(980-1037),阿拉伯語全名為阿布·阿裡·侯賽因·本·阿蔔杜拉·本·哈桑·本·阿裡·本·西那,拉丁語名叫阿維森納(Avicenna)。是十一世紀的大醫學家、詩人、哲學家、自然科學家,被稱為世界醫學之父。阿維森納全身銅像位于書山館正門前廣場,錫青銅制品,按人物1:1:4設計,全身高2.3米-2.5米,重900千克,立于2018年1月24日。阿維森納是第一個發現人體中有寄生蟲存在的醫生。他在關于胃潰瘍、癌症、糖尿病、母體的血液流向胎兒等方面都有許多論文。與此同時,他還在藥劑、草藥、解剖、營養等方面留有著述,除此之外,他還有哲學、邏輯學、文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音樂等方面的著述。“我甯願過寬廣而短促的一生,而不願過狹隘而漫長的一生。"阿維森納寬廣的胸懷和偉大的成就為青年的成長指引着方向。
泰戈爾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等。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泰戈爾全身銅像位幹書山館門前廣場,錫青銅制品,按人物1:1:4設計,全身高2.3米-2.5米,重量900千克,立于2018年1月24日。泰戈爾是歌頌自然的詩人,也是改革現實的健将;是東方精神的号兵,也是國際主義的旗手:是印度的兒子,也是亞洲文化的衛士、世界文明的前驅。他的精神應當流淌在每一位青年的熱血中,奔流不止、生生不息。
亞當斯密
亞當·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蘇格蘭法夫郡的寇克卡迪,英國經濟學家、哲學家、作家,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亞當·斯密強調自由市場、自由貿易以及勞動分工,因被譽為“古典經濟學之父”、“現代經濟學之父”。斯密的《國富論》享譽世界,其理論體系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經濟學體系,雖然其間缺乏嚴密的邏輯以及存在各種矛盾,但兩個多世紀以來,一直對經濟實踐和經濟學的發展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幾乎從他還在世時開始,經濟學家、政治學家以及其他學者都力圖使他的思想适應其某種體系或時尚。亞當·斯密半身像位于盛寶金融科技商學院門口右側,錫青銅制品,高約0.8米,重100千克,初立于2014年12月31日。"隻要不違反公正的法律,那麼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這無疑激勵着盛寶金融科技商學院的學子在公平的規則中,用最大的能力去獲取金融場上最大的收獲。
費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他于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标志着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1936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促進了動力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和變态心理學的發展,奠定了現代醫學模式的新礎,為20世紀西方人文學科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柱。弗洛伊德半身像位于書行樓A棟門口.錫青銅制品,高約0.8米,重100千克,立于2014年12月31日。書行樓A棟原為學校健康人格工作室,旨在引導學生“愉快學習、自主成長”,培養學生形成健康人格和生涯發展的五種能力。
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年),美國和瑞士雙國籍的猶太裔物理學家,1999年12月,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的“世紀偉人”。愛因斯坦的理論為核能的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為幫助對抗納粹,他曾在利奧·西拉德等人的協助下曾緻信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頓計劃的啟動,二戰後他積極倡導和平、反對使用核武器,并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愛因斯坦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是批判學派科學哲學思想之集大成者和發揚光大者。愛因斯坦半身像位于信息與智能工程學院門口(書新樓四西側),錫青銅制品,高約80厘米,重100千克,初立于2014年12月。信息與智能工程學院是我校在自貿港建設背景下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而組建。愛因斯坦對現代科技的貢獻激勵着每位信智學子不斷探索求知。
羅素
阿爾伯特·愛因斯(1879-1955年),美國和瑞士雙國籍的猶太裔物理學家,1999年12月,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的“世紀偉人”。愛因斯坦的理論為核能的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為幫助對抗納粹,他曾在利奧·西拉德等人的協助下曾緻信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直接促成了曼哈頓計劃的啟動,二戰後他積極倡導和平、反對使用核武器,并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愛因斯坦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是批判學派科學哲學思想之集大成者和發揚光大者。愛因斯坦半身像位于信息與智能工程學院門口(書新樓四西側),錫青銅制品,高約80厘米,重100千克,初立于2014年12月。信息與智能工程學院是我校在自貿港建設背景下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而組建。愛因斯坦對現代科技的貢獻激勵着每位信智學子不斷探索求知。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1689-1755年),法國啟蒙思想家、法學家。孟德斯鸠不僅是18世紀法國啟蒙時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歐洲國家比較早的系統研究古代東方社會與法律文化的學者之一。孟德斯鸠的著述雖然不多,但影響廣泛,代表作《論法的精神》《波斯人信劄》《羅馬盛衰原因論》,尤其是《論法的精神》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看法。孟德斯鸠銅像位于書新2号樓前廣場,錫青銅制品,高約1.8米,立于2018年11月。“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鸠的教育理念為學子的人格塑造照亮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圖/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編輯/白譯丹)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