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均教授畢業于四川大學,擁有文學博士學位。迄今為止,他在《語言研究》《古漢語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等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80篇,出版學術專著六部。主持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省部級項目三項。獲得省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各一項。
劉興均教授在訓诂學領域具備深厚的修養和豐富的學識。他的著作《周禮名物詞研究》深入整理和研究了《周禮》中衆多名物詞,揭示了它們的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被譽為專書名物詞研究的開山之作。在前期研究基礎上,劉興均教授進一步擴大研究範圍,從《周禮》《儀禮》《禮記》這三部傳世經典文獻中爬梳整理出四千九百多條名物詞,完成了教育部西部研究項目“三禮名物詞理據與詞義系統研究”,撰寫完成了165萬字的研究成果,并入選了2015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劉興均教授的研究成果不僅在國内學術界産生了廣泛的影響,在國際上也得到了關注和認可。其學術專著《漢字的構造及其文化意蘊》(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被韓國嶺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崔桓教授領銜翻譯成韓文,2018年在韓國嶺南大學出版社出版,2019年榮獲韓國國家圖書獎。與此同時,劉興均教授還參與了多項國際學術會議,與國外學者進行了深入交流和合作。 劉興均教授深信漢字是中華文明的結晶,也是獨具魅力的一種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文字,由文字作為切入點,可以深入到中國文化的深層次。文字訓诂及其音韻是傳統小學的三個分支學科,但三者不能割裂開來,要進行綜合研究。文字訓诂之學也是中國文學、哲學和史學等的橋梁和紐帶,還有很多領域值得拓展。劉興均教授緻力于名物訓诂這個領域的研究,對漢語詞源的探索作出自己的學術貢獻,此次上文學類高貢獻學者名榜,應是實至名歸。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圖/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編輯/張微 責編/黃亞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