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雕塑|No.4】


  • 2023
  • 06/18
  • 19:44
  • 人文荟萃

  • 833
  • 浏覽量

徜徉在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美麗校園裡,你會與那些矗立在各個地方的銅像不期而遇。古今中外那些偉人先賢們彙聚在落筆峰下、白鹭溪畔,默默值守,賦予這片熱土别樣的鐘靈毓秀,構成了一道獨特的校園文化景觀。


雕像高聳在那裡,

偉大先賢的形象栩栩如生,

他們的形象,不僅是美麗的藝術品,

更是啟迪我們的靈魂。


雕像,是一種力量,

它的存在,讓我們感悟到偉大先賢的思想和實踐,

更是激勵我們走向正确的道路。


雕像,是一種啟示,

它讓我們認識到偉大先賢的精神和理念,

更是引領我們追求真理和智慧。


雕像,永遠銘刻在我們心間,

它是一種傳承,

傳承着偉大先賢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更是傳遞給我們一份珍貴的精神财富。


雕像,是我們文化的瑰寶,

它讓我們記得過去的偉大,

更是讓我們塑造未來的信仰。


王陽明

“此心光明,亦複何言。”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雲,字伯安,号陽明,又号樂山居士,浙江餘姚人,明朝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王守仁之學以“心”為宗,以“心”為宇宙本體,提出“心即理”的命題,斷言“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倡言“知行合一”說,後專主“緻良知”說。王守仁的陽明心學後傳入了日本、朝鮮等國。其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王陽明半身像位于書德樓北門口,錫青銅制作,高80厘米,重100千克,立于2014年12月31日,底座左側刻字“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王陽明先生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當為世代楷模。

朱熹

“思念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稱晦翁,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他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閩學代表人物,被後世尊稱為朱子。他的理學思想影響很大,成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學。朱熹的學說,也對後來明朝王陽明的心學有深刻影響。朱熹半身像位于書新1号樓東草坪,錫青銅制作,高0.8米,重100千克,立于2014年12月31日,底座左側刻着朱熹名言:“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認為大學教育内容的重點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希望學生在校期間學會讀書,探索真知,認識與實踐相結合,為4年後走向社會做好充分準備。

鄭和

鄭和(1371年?-1433年?),一說本姓馬,為明成祖朱棣賜姓鄭,世稱“三保太監”(又作“三寶太監”),雲南昆陽州人。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鄭和下西洋,是15世紀初葉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對中外經濟、文化交往起到了積極作用。鄭和本人,也在這一曆史事件中展現出其外交才能、軍事謀略以及精神品質,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紀念。鄭和全身銅像位于書山館正門前廣場,錫青銅制品,按人物1:1:4設計,全身高2.3米-2.5米,重量900千克,立于2018年1月24日。鄭和在不到20年的時間内跨越了半個地球,把明帝國的聲威最大限度地遠播到海外。在這個過程中,他進行了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他維護正義、兼濟天下的事迹,正是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睦鄰友好的思想精髓,也是地區國家綿延至今的共同精神财富與文化基因。

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他也是近代文學革命運動的理論倡導者。

梁啟超被公認為是清末優秀的學者,中國曆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後仍在學術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同時,梁啟超還是中國第一個在文章中使用“中華民族”一詞的人,他還從日文漢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詞,“經濟”,“組織”,“幹部”等。梁啟超于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顯著。梁啟超一生勤奮,著述宏富,各種著述達1400多萬字。

梁啟超全身像位于書山館前廣場,錫青銅制品,高約2.5米,立于2014年12月。書山館建成于2014年,建築主體包括地面五層和地下一層,建築面積共34147平方米,館前文化廣場占地約5000平方米。三段式的古典建築立面、圍合式庭院平面、均衡的軸線對稱,這三個外觀上的古典建築特點,是對知識淵源的緻敬,表示的是對主流觀念的尊重,也是對大學圖書館身份的明确界定。被譽為“一字千金”的梁啟超先生一生秉持經世緻用、不忘救國的初心,激勵着文科學子傳承愛國好學的優良傳統。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編輯/李樂群)                        



CONTENT END

  • 人文荟萃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86743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