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沒出十五都是年”,過完了元宵節,才算是真的過完年了。讓我們來看看關于元宵節的來曆和有關文化常識。
喜鬧元宵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被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的由來
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漢文帝劉恒登基,他大赦天下,規定每到正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宮遊玩、張燈結彩、與民同樂。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阖家團聚“不同,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将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又推向另一個高潮。
元宵習俗
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由來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北方“滾”湯圓,南方“包”湯圓,皆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圓幸福,年年歡聚。
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後,曆代燈火之風盛行,并沿襲傳于後世。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挂,獸頭燈、走馬燈、鳥禽燈等等,不一而足。
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把謎語寫在紙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讓人們猜答案。
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起源于上古時代,正月十五耍龍燈,載歌載舞的節日氛圍,流傳于很多地方。
元宵節即将到來,不妨讓我們試着猜一猜下面的燈謎,感受一下猜燈謎的樂趣。
大家都猜對了嗎?祝各位同學家庭和美,元宵節快樂。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文/楊思怡 百度百科 圖/來源于網絡 編輯/黃亞希)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