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文學的現實性與實用性。談到文學,很多人想到風花雪月,想到唐詩宋詞、想到浪漫唯美、想到憤世嫉俗,但唯獨想不到實用。感覺文學是高高在上、虛無缥缈的,是理想的,而非現實的。 真是如此嗎?我們不妨來看幾個例子。《詩經》大家應該都知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分《風》《雅》《頌》,那麼其中的《風》是由什麼人創作的?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創作的呢?答案是勞動人民,在勞動和日常生活中創作的。可見文學從很早的時候就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的産生、發展,每一步都離不開現實的需要。“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是古代文人對現實社會的一種關切,對改造社會、促進社會進步的一種責任和使命。那麼到了現代,為什麼小說成為文壇正宗?原因很簡單,因為小說承擔了改造社會的作用。為什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朦胧詩能夠風靡全國,因為它參與了社會發展的進程。在文學的發展史上還有太多的例子,都證明了文學與現實的緊密關系,所以說文學絕不是虛無缥缈的,它是紮根現實的。
那麼文學到底有什麼價值呢?精神上的價值算不算價值呢?當然算。南開大學的著名學者葉嘉瑩,一生坎坷,然而醉心于唐詩宋詞,正是詩詞支撐她走過生活的困頓,能夠在颠沛流離中追尋光明的力量。而為什麼今天我們仍然在吟誦李白、杜甫的詩歌?讨論《紅樓夢》的創作?探讨魯迅的雜文?這是作家、作品留給我們的巨大精神财富。這個問題今天先不展開,在以後的課程中我們再深入讨論。
當然,我要特别指出的還有一個問題,文學文化也是生産力。今年的央視春晚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創意音舞詩畫節目《憶江南》将音樂、舞蹈、繪畫、詩歌多種藝術形式融為一體,為觀衆呈現了一幅古今輝映,精美絕倫的新時代圖景,好評如潮。電視劇《夢華錄》暑期熱播,引起了廣泛關注。但是你知道這個電視劇和兩部文學作品有關嗎?原型故事來源于元代戲劇家關漢卿的戲曲《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夢華錄》的前半部分就是在《救風塵》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改編,一次與時俱進的嘗試。而後半部分則與宋代孟元老的筆記體散文《東京夢華錄》有關。《東京夢華錄》成書于南宋時期,在靖康之恥後的殘磚斷瓦之中追述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華喧嚣之景。而電視劇的拍攝也非常用心,将書中開封的盛景比較成功地展現出來,可以說文學作品為影視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哦,對了,《夢華錄》中男一号的另外一部劇《人生路遙》也在拍攝中,改編自當代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人生》。可以說,随着國家文化産業的快速發展,文學文化的作用将日益突出。不論影視藝術、出版傳媒、廣告創意、旅遊經濟、非遺保護、視頻直播,都需要文學文化的參與。
說了這麼多,你對文學有新的認識了嗎?你對咱們的文學課程産生興趣了嗎?你對自己選的專業有信心了嗎?歡迎加入中文系,加入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漢語言文學專業,期待在文學的殿堂與你相識!

胡冬智,副教授,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海南地方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海南省拔尖人才,海南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主持及參與國家、省部級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作者/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副教授胡冬智 編輯/汪昱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