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澱務實,開拓創新——古代漢語課程介紹


  • 2022
  • 08/15
  • 19:03
  • 專業建設

  • 735
  • 浏覽量

識古字、閱古文、品古韻,于筆畫形體間洞悉字中意蘊,于古代典籍中明晰語言内涵,于古音詩律中領略千年流韻風采。這便是古代漢語課程的神奇之處。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中國語言文學系古代漢語課程在漢語言文學和國教兩個專業均有開設,課程幫助了解古今漢語之間的關系,掌握古代漢語有關文字、詞彙、語法、修辭等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注重感性認識,帶領大家深入研讀教材所選先秦部分文選,幫助大家識讀繁體字和古文字,積累一定量的常用詞,掌握常見古漢語工具書的查閱方式。作為專業基礎課,古代漢語也是文字學、語言學概論、中國文學史等相關課程的前期基礎課程。現将我系古代漢語課程具體情況介紹如下。

一、師資隊伍

11.jpg22.jpg

圖為劉興均教授

圖為劉教授(中)在韓國嶺南大學為研究生授課

我系古代漢語課程組,由國内知名的文字訓诂學家劉興均教授擔綱。劉教授有着豐富的學識和教學經驗。是2000年畢業的文學博士、2003年評為教授,曾為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成都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成都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現任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教授,中國訓诂學會理事,教育部學位論文評審專家,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專家,四川外國語大學地名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生導師。在《古漢語研究》《語言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專業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6篇。出版學術專著六部。曾榮獲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成都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代表作《“三禮”名物詞研究》入選2015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該年度全國僅58項)。個人學術專著《漢字的構造及其文化意蘊》(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被韓國嶺南大學崔桓教授領銜翻譯為韓文版,于2018年7月10日由韓國嶺南大出版社出版,該書榮獲韓國2019年世宗(國家)圖書獎。積四十年的學術研究和教學經曆,其學識淵博,智慮出人意表,講課内容充實而生動有趣,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善于因材施教,往往能讓學子漸入佳境。幾十年一以貫之的熱情,讓劉老師對教學始終孜孜不倦。課程組還有兩位青春活潑睿智的教師:吳程玉講師和周素煥講師。吳老師碩士畢業于哈爾濱師範大學,現為該校在讀博士。周老師碩士畢業于福建師範大學。兩位老師幾年來積極參與課程調研、改革實踐、講課評選、學術會議等活動,不斷提升自我。在這個過程中,劉教授傾心指導,并帶領兩位老師進入到由他主持的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商周金文名物詞研究”的課題組,給予科研方面的引導。課程組年齡結構搭配适宜,團結進步,既有深厚底蘊,又富有蓬勃朝氣,是課程開展的重要基礎。


二、課程建設

近幾年來,古代漢語課程配合學校、學院的改革要求,不斷圍繞人才培養目标,完善課程建設。如在專業調研基礎上,完成國際化大綱的修訂;進行課程檔案的建設,從無到有;編制課程知識圖譜,明确課程知識架構。此外還有兩項校級教學項目立項。

第一,《古代漢語》三度課程建設。該項目由劉教授主持,課程組教學基本思路是把《說文》作為本課程的必讀參考書目,上課伊始,就讓學生人手一冊,自覺查檢《說文》,以《說文》的解說為據依,讓學生判定教材的正誤,加深對古代漢語課程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另外盡可能多地介紹傳統文化知識比如天文曆法、禮儀制度、田畝農耕制度等。作為學校首批“三度”建設立項課程,實現了飽和度、深度、緊張度的要求,切實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項目結項時被學校評定為優秀。

33.jpg44.jpg

圖為課程組在崖州海灣調研

圖為課程組所調研的小洞天石刻

第二,古代漢語混合式課程建設。該項目于去年9月開始準備,去年11月正式立項,目前已經過完整一學期的教學實施,尚在進行當中。該項目以芯位教育系統為依托,課前完善大綱,在平台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實際進度推送優質教學視頻、鍊接等,并上傳習題、期末大作業等,及時在線與學生進行溝通、答疑。該平台所得成績占課程期末總成績20~30%。混合式教學模式,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将基于能力培養的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相結合,有助于發掘學生潛力,調動學生積極性。

55.png線上線下相結合——圖為周老師課堂文字模塊線下總結、交流

三、教學實施

劉教授主要擔任國教專業的古代漢語課程,在教學中,劉教授認為讓學生切實接觸到《說文》的原版書,對培養他們對古籍的感性認識是大有好處的。一是在課堂上有意識地以《說文》為依據,辨正教材在通假字判定、文選詞義注釋方面的錯誤,讓學生初步具備質疑的精神,對能提出引人思考、帶有一定深度的問題的學生加平時分。二是讓同學能通過《說文》的訓釋判定某字的本義,并分析文獻使用義與本義的聯系,掌握索檢《說文》的基本方法。三是進行三個環節的要求,即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平時拓展。檢查預習就是抽學生起來讀課文,以幫助學生過識繁關;檢查複習就在課前通過QQ課程群線上搶答的方式進行,這樣有效地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複習、預習的基礎上進行适當的拓展。以往的實踐,證明這種教學安排之下,學生在課程知識的掌握、技能的提高方面有明顯進步。

兩位青年教師積極向劉教師學習課堂教學經驗,同時根據漢語言文學的專業方向和需求,不斷創新實踐。吳老師帶領學生進行繁體字認讀訓練,進行原版古籍的閱讀練習,切實提升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周老師帶領學生分組别進行文選片段詳讀,并開展課堂實踐,集中一節課,讓小組代表上台講解,分享研讀成果,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後文選的自學能力。周老師還鼓勵大家臨摹古文拓片,加深對文字字形和演變規律的理解。

66.png77.png88.png

圖為周老師學生課下作業

四、活動開展

在課堂之外,課程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劉興均教授在市内、校内為同學們和社會人士開展了多場講座。如“漢字——中華文化的活化石”、“甲骨文、金文的構形及構意”、“從《禮記·曲禮》(上、下)看古代中國的禮儀文化”、“‘三禮’名物詞單個詞的色彩義和修辭義”等,幫助大家在課内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開拓視野,培養學習興趣,提升思考深度。這一系列活動深受同學們的喜愛!

99.jpg

圖為劉教授(左)在講座活動中和聽衆合影

此外,以古代漢語課程為依托,由年輕老師主導,組織、開展了”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第四屆國學知識競賽活動“,所出試題不僅注重知識性與嚴謹性,同時也考慮與時事結合,緊跟時代發展。為了讓同學們感受古代教育的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的六藝體系,劉教授還親自登台上演用自己二胡演奏錄像伴奏、現場用空靈鼓演奏的精彩節目,讓師生領略了教授一專多能的風彩。該活動為中文系學生和全校其他國學愛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風采的平台。     

a.jpgb.jpg   圖為劉教授在演奏空靈鼓

圖為吳老師(左)在為決賽記分組的同學提供指導

c.jpg圖為活動圓滿舉辦後合影留念

古代漢語課程的學習,能夠幫助提高閱讀古書的能力,批判繼承古代文化遺産;能夠提高學習者的語言修養,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現代漢語。最終實現培養學生閱讀古書能力以及提升語言修養的目标。為今後進行文言文教學、從事與寫作相關的職業提供支撐。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緻遠。加入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加入中文系,讓我們期待遇到更好的自己!


(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教研室供稿 編輯/汪昱辰)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86743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