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六月,雨巷婉音。前置擋風玻璃上的雨刷器毫不留情地撥開一層層透明輕細的雨絲,躲避着家鄉過分熱情的親吻。
車内懸挂着的随意擺動的中國結,比起上次見到似乎褪色不少,生硬的斑點零碎地散落其中,卻是家鄉的夜空街道上,唯一的一抹暗紅。
異鄉的遊子大概都有這樣執拗的想法,每見到一種熟悉的事物,便會将它與記憶中的家鄉進行一番比較,或是再一次猛然地意識到家鄉獨有的一些事物,就像是我在學校裡心心念念了許久的燈盞糕。
如今,因朋友的邀請,終于落入了嘴舌。燈盞糕金黃酥脆的外表下,裹着清新的蘿蔔絲和爛熟發燙的肉粒,伴随着雨聲的淅瀝,香味依舊是如此的勾魂攝魄。
它不僅曾成功地成為了我放學路上小吃排行榜的第一名,也是我短暫的童年時光裡為數不多的,能與親情挂鈎的明信片。
燈紅酒綠的世界被飄灑的雨水砸入心間,車水馬龍的喇叭聲混着服裝店門口的叫賣聲,跳躍流連于青石闆的路口。
朋友抓過我的手,穿梭在時光的隧道中,褐色的舊傘在雨水的攻勢下,發出歲月的低語,像是初夏裡總是出現在細雨朦胧中的家鄉,古老神秘。
但随後又會在雨後的陽光下煥然一新,熠熠生輝。那是記憶中煙雨缭繞的雁蕩山,雲霧迷蒙,襯着暗色遍布的天空,映出曾經第一次到達頂峰的歡聲笑語,以及那來自于親友的鼓勵、支持和無限的勇氣。
所謂心靜之處,方為家鄉。這裡的“防備”難以生存,而那些在外滿身暗刺倒立的人們,一旦回到代表安心的家,便會在不經意間軟下倒刺,全盤接受着家鄉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帶來的不幸或幸運,感受着不同的人與人之間那冰涼的疏離或熟稔的親昵。
他們在接納家鄉的一切的同時,又于悄然間改變着這曾經的小漁村,使之成為商業經濟标簽化的城鎮。
但是,家也永遠不會因情而成為命運的束縛。正如《美麗人生》的那位猶太父親,他無法在二戰中改變自己的命運交響曲,卻依然想盡辦法在其間增添更加美好的音符,希望能為那逃脫一劫的小生命保護好最後的童真。
盡管在影片的未來,最後的小男孩會在課本和他人的述說中意識到父愛的謊言,但我相信,那位猶太父親的愛不會以後悔和内疚的潮水阻擋、擾亂男孩前進的步伐,而是像家鄉夏日雨夜的水花般,清潤滋養,呵護他一路成長,留有一地家鄉支撐的倒影。
家的影像纏綿于遊人難以顯露的情誼,像夏日的煙雨依舊籠罩着的逐漸熄滅的萬家燈火,一切的生活氣息仿佛都隐沒在淋淋瀝瀝的雨聲裡。
那掌中緊握的竹簽和塑料袋,手機相冊裡傻傻的合照與自拍,安穩的秩序下透出明媚的笑意,成為家鄉給予你的最初的情話。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文/黃欣倩 編輯/鄒陽)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