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中旬,人文與轉播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02班的樓淩雲、韋英同學,在一個名為“大山小愛”公益組織的号召和組織下,決定共同去做一件富有奉獻精神和社會意義的事情--赴邊貴州遠鄉村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支教活動。
經過層層篩選,她們和來自全國各地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們一起展開了短暫卻高強度的四天培訓,從一開始的萍水相逢,到後來的逐漸熟悉,再到解決難題時的親密無間,他們共同組成了一支25人的支教隊伍。據了解,“大山小愛”是2012年3月14日成立的民間公益組織。截止到2020年3月,該公益組織為貴州黔西南山區的11所鄉村學校,累計招募選拔培訓及派送558名志願者,共計已服務約64000多人次的鄉村中小學生。不斷拓展的活動從一開始的補足學校基礎課程,到如今開展自主探索的鄉村興趣夏令營,從一開始的資助部分經濟貧困孩童,到如今全面關注全校師生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從一開始的隻在鄉村學校的領域裡服務,到如今的走出學校、走向社區,建設運營當地的第一座鄉村圖書館,而“大山小愛”公益組織所做的,就是努力讓更多的高質量陪伴以一種溫柔甯靜、潛移默化的方式出現在這些鄉村孩童的身邊。
在連續一個月的支教生活中,她們記錄下了自己對于鄉村教育現狀的不同認識和深刻感悟。
授課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大山深處的孩子們和城裡孩子們一樣聰明好學,有着各種天賦,充滿對外面世界的探索和對知識的渴求,他們所缺的僅僅是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公平的教育環境。
——樓淩雲闆萬圖書室
本次支教給了我一個深入貴州縣城,了解當地教育情況及兒童發展的機會。經過為期一個月的支教,我了解到威舍鎮的教育條件并不是很良好,但因其與興義距離較近,交通較為方便,許多孩子有機會可以去教育條件良好的興義市讀書。對于家庭條件較為良好、家長對教育比較重視的家庭來說,走出威舍并非難事。
——韋英夢生圖書館
有孩子的地方就會有生命的希望,也會出現更多渴望被關愛的對象。而支教活動則像小小的火苗一樣,溫暖照亮一片天地,撫慰孩子們的心靈,助力他們健康成長。“大山小愛”公益組織中流傳着一句話:“最小的善行抵過最大的善念。”這是許許多多和樓淩雲、韋英同學一樣的支教者共同秉持的理念。正因晴空萬裡,萬物有靈,所以心中有愛,日行善事,不辜負每一刻美好的青春與時光,不枉負每一份美好的期待與奉獻。
(文/樓淩雲,韋英 圖/樓淩雲,韋英 編輯/葛睿潼)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