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沙龍|NO.8】海南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


  • 2022
  • 07/04
  • 9:47
  • 科研成果

  • 2121
  • 浏覽量

海南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

海南地處中國最南端,北有瓊州海峽,西臨北部灣,東邊和南邊是浩瀚的南海。獨特的地理環境,使海南天生就與海洋結下不解之緣。海南海洋文化曆史悠久,一萬多年前的三亞落筆洞文化遺址,就是它的源頭。當中發現的大量海洋生物化石,反映了當時人們已經從事捕撈等自然經濟活動。從文獻記載和有關專家的分析來看,創造海南海洋文化的主體是活躍于海濱的越人。海南海洋文化大緻經曆了從遠古到唐代的萌芽期、從宋元到民國的形成發展期、從解放初至今的現代化邁進期。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海南海洋文化與原生海島農業文化、遷入農業文化等相互融合,是多種文化因子和文化特質的融合體,表現出以下幾點特征。

一是價值取向的多元性

海南海洋文化精神從其主流來說,是冒險開拓、求變創新、團結互助、兼容并蓄。但是,“海南自古以來是一個島嶼移民社會,其獨立的地理位置,優越的熱帶島嶼生态環境,為曆代各類移民提供了多元文化可塑性發展的空間。”[1]海南海洋文化與其它文化如原生海島農業文化、遷入農業文化的交互融合,使其在價值取向上體現出多元性,是開放性與封閉性、靈活性與保守性的統一。例如,海南海洋文化開放性的特點,促使人們外向性、擴散性的思維,不安于貧困落後、不願固守孤島,而是迎着風浪闖出去,故海南華僑遍及東南亞。與此同時,外遷農業文化的封閉性、保守性特質,和漁業生産的季節性、漁業捕獲的偶然性相交織,又形成了海南人小富即安、安于享樂的思維方式。

二是流變整合的緩慢性

“中國古代海洋文化的基本内涵是農耕文化的延伸,以海為田便是這種海洋觀的集中概括,以海為田,望海為田,均反映了農耕文化的有力影響,反映了中國的海洋傳統文化從屬于農業文化的特點” [2]:79,海南海洋文化也不例外。海南海洋文化從其萌芽、形成、發展、整合來看,始終處于一種自然緩慢的狀态,這與農業文化不無關系。海南原生海洋文化自誕生以來就與原生海島農業文化關系密切,後來又受到中原農業文化的影響。這種主流的遷入農業文化和原生海洋文化既有融合又有沖突,使原生的海洋文化始終帶有農業文化的影子。海南海洋文化正是在遷入農業文化與原生海洋文化的相争相融中形成的,以至整合十分緩慢。從總體上看,原生海洋文化的積極因素更大些,但它對海南文化中的農業文化滲透是緩慢的。

三是表現形式的樸拙性

這裡的樸拙主要是指文化意義上的樸拙,并不完全等同于落後。海南地域文化中無論是原生的海洋文化,還是原生海島農業文化,均處在主流文化的偏遠地帶,這不利于形成精緻成熟的文化形态。其物質表現形式,絕大多數表現為實用性大于藝術性。如疍民“以舟為宅”,終年飄蕩于河海之上,或編棚屋濱水而居。這種被稱為“水欄”、“疍棚”、“草寮”的住宅,處于海岸邊的水陸之間,其外形像一雙船,頂部是圓拱形,内部間隔和船上差不多,因此又被稱為船形屋,很有特色。但其取材和做工上的樸拙,表現出實用性大大超過藝術性。其精神表現形式,如疍民“鹹水歌”、漁家号子,雖然樸拙,但因帶有原生态,反而有很強的藝術沖力。但曆代來不但數量有限,而且影響範圍也有限,缺乏藝術的思想穿透力,無法表達海洋文化中大氣高深的東西。這也許是海南海洋文化輻射力、影響力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前,随着海洋資源意識和海洋戰略意識的加強,海洋文化的重要性随之凸顯。海南海洋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探析海南海洋文化的民俗表征及基本特征,有助于繼承和弘揚海南海洋文化中的精華,使民俗、文化與旅遊更好地結合,為海南自貿區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參考文獻:

[1] 符和積.海南地域文化的曆史構成、發展與特性[J].海南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4).

[2] 諸惠華,蒯大申.南彙海洋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節選自周琳琳.海南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J].文化學刊,2018(04).)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作者/周琳琳 編輯/黃亞希)


CONTENT END

  • 科學研究
  • 科研活動
  • 科研成果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86743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