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女性可以選擇在職場中叱咤風雲或是不斷讀書深造,擁有着現實陽光下相對平等的尊嚴與自由,與過去相比,那些三綱五常與封建禮教似乎已經是很遙遠的事情了,好像所有人都接受了每個女性應該擁有自我覺醒意識的這一事實,但真的是這樣嗎?女性真的不會受到世俗的歧視,能夠真正地掌握自己了嗎?在那些看似平等的年代裡,女性的自我價值又該從何找起?
蘇轼曾言:“古之女性,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世代以來,女性自我價值的解放和實現一直是熱門話題。越來越多的女性在新時代的環境下,對追求自我和自身價值産生了更高的期望。《小婦人》便是這樣一部走在解放女性思想前沿的電影,影片中喬的母親曾提到:“時間可以吞噬一切,但它絲毫不能減少的是你偉大的思想,你的幽默,你的善良,還有你的勇氣。”這句話放在如今,依然擁有着令人贊歎和共情的魅力。
《小婦人》這部電影由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以美國南北戰争為背景,講述了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書中的性格迥異的四姐妹有着不同的人生理想,在她們身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個人閃閃發光的優點,也能清晰地看到,在這亂世中她們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選擇堅持而努力地生活着。
女主人公喬是四姐妹中最特别且獨立的一位,她盼望着有一天能成為作家,出版自己的書。為此她放棄了青梅竹馬勞力的求婚,隻身一人來到城市打拼,隻為實現心中的夢想。“我想以自己的方式活在這世上,而不是一個女人該如何。”人的價值并不是由性别來決定的,生活在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權利。對自由靈魂更高層次的追求,對理想、自身價值的深入思考,對追求真我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這都是以往時代裡女性很少思考的問題。電影的最後,喬不僅出版了她的作品,也找到了與她唯一契合的靈魂,實現了自己所想要達到的人生高度。
無獨有偶,另一部電影---《傲慢與偏見》中也展現出相關的理念。影片中,敢愛敢恨的伊麗莎白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婚姻不應該被金錢的貪婪趨勢,隻有真摯的愛情才能讓我結婚。”這是屬于伊麗莎白的婚姻價值觀。在所有人都不相信愛情的純潔時,她用自己的方法和态度守護着屬于愛情的真摯美好。正是這種特立獨行,讓伊麗莎白和喬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同一類人。她們都懂得女性人格是值得被尊重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包括言語與精神上,都應是平等的。女性不是附庸品,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擁有獨立人格的人。
但即便在新時代,在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對女性的态度仍然令人悚然。“豐縣小花梅”事件、女性找工作受到歧視、許多人固有家庭主婦的想法、西昌涼山大山深處的少女阿果.....在這樣的不平等下,越來越多的新時代女性掙脫世俗的枷鎖,進行更高層次的自我覺醒。張桂梅校長為華坪女高奮鬥一生,讓越來越多的女孩走出大山,去遊覽更廣闊的世界;葉淑華院士慷慨呼籲“打破女性玻璃天花闆”;譚維維20年的新專輯《3811》......但正如《小婦人》中傳達的主旨,女性真正的底氣從來都是自己給的,從來都是來源于自我的價值的更深層次的提高與實現。愛情是女性的渴求,但卻絕不會是她生命的全部。自尊自愛是一種魅力,在現實與理想的抵抗中,學會去愛,學會發現和創造自我價值更一個人永恒的追求。
《小婦人》中女主喬的原型便是作者本人,與喬不同的是她選擇了終身未婚。在那個時代,這種行為大概亦是作者為了宣揚女性堅持自我價值和反對社會歧視女性的一種反抗吧。“我覺得作為一個女性,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懂得自愛。無論是心理、精神亦或是人格上,始終要覺得自己是個個體,凡事先考慮自己解決,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在生活在如此,在旅途中更是。”這是莫梵希在《請把我留在最好的時光裡》所提到的。無論如何,都要為自己而活,以自己的力量獨立于社會之上,并為他人與社會作出貢獻。願每位女性都能活得獨立,活得出彩,都能像喬那樣,拿着稿費飛奔在人群裡,不受捆綁,把命運握在手中,不負愛與自由,隻做自己。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新聞中心供稿 文/鐘雪盈 黃欣倩 小編/黃亞希)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