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7年的辛勤研究,專著《海南貶官文化和相關旅遊名勝的曆史文化研究》已經完稿,正在進行新一輪的修改與潤色。
該書約21萬字,由人文學院段全林老師撰寫。和前人的研究相比,該書的特點或者說創新之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從現有的文獻來看,目前并沒有發現專門研究貶官文化的專著,更沒有發現把海南貶官文化與海南相關旅遊名勝的曆史文化結合起來加以探讨的專著。本書的前5章綜合性地研究入瓊貶官詩詞的題材、詩體及代表作、詩詞作品的情感形态、藝術手法,後半部分的7個章節中除了貶官文化外還融進海南相關旅遊名勝曆史文化的研究,尤其對海南北部的“雙泉文化”“伏波庵文化”,海南西部的“載酒堂文化”,海南東部的“東山嶺文化”,海南南部的“盛德堂文化”、“大小洞天道教文化”、“崖州八景文化”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這樣就大體實現了把海南貶官文化與海南相關旅遊名勝曆史文化的較好結合。
其二,體現了對海南貶官詩詞的縱深性研究。《曆代名人入瓊詩選》收錄并選注了包括海南貶官與非貶官在内的名人的詩詞共213首,其中有180首較為有名,其中有14位被貶海南的文人以及他們的95首作品,其餘的是清代以前其他入瓊名人在送别贈答、追憶述懷時創作的有關貶谪文人及其文化遺迹、憑吊其精神的詩詞作品。本書主要以這180首為研究對象展開綜合性、縱深性研究,對作品的題材、内容、情感形态、詩體及其藝術表現等展開分門别類的研究,對其中的72首有代表性詩詞作品進行了賞析。這種分門别類的研究,就海南貶官詩詞的研究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而這種對較多作品進行賞析的做法,也是前所未有的(前人大多局限于注釋)。
其三,海南貶官為海南的發展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排在前幾位的應該是蘇轼、李光、胡铨、王仕熙,本書對這些貶官的貢獻進行了個案研究,還對海南的“載酒堂文化”“東山嶺文化”“盛德堂文化”“大小洞天道教文化”以及崖州“八景文化”等進行了學術意義上的考辨與研究,收錄了作者在《三亞日報》《文化産業》《天涯華文》等報刊公開發表的20多篇論文。
總的來說,全書對宣傳海南的風景、名勝、遺迹,對挖掘海南特有的貶官文化,都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
(漢語言文學專業供稿)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