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均教授領銜申報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三禮名物詞理據與詞義系統研究”(項目編号:10XJA740004)結項成果“三禮名物詞研究”獲2015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作品(見圖一、圖二),當年全國評出58項,語言學科類僅三項,劉興均教授的成果是其中之一,且名列首位。《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于2010年開始設立的,每年評比一次,旨在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的示範帶動作用,以促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和發展。其入選作品都是經過同行專家嚴格評審,代表當前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前沿水平,體現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學術創造力的作品。
劉興均教授以教育部項目的結項成果獲此殊榮實屬不易。劉教授在名物訓诂方面涵養隽永,學殖豐厚。早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就選擇名物訓诂作為自己研究方向,碩士畢業後發表相關論文十餘篇,有三篇還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攻讀博士學位期間,選擇儒家經典《周禮》中的名物詞作為研究對象,撰成四十餘萬字的書稿,該論文經巴蜀書社2000年出版後獲200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見圖三)。他因此成為國内專書名物研究第一人。但他并未終止這一研究方向,并進一步把研究範圍拓寬到儒家禮經中的“三禮”(即《儀禮》、《周禮》和《禮記》),以“三禮名物詞理據與詞義系統研究”為題申報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獲得立項後,遵訓黃季剛先生“紮硬寨,打死仗”遺訓,狠下工夫,把一個教育部的西部項目做成了學術精品。該成果由商務印書館2016年3月出版,其項目的最終成果:“三禮名物詞研究”(研究報告)2017年獲四川省第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壹等獎(見圖四)。
圖一、教育部社科司頒發的項目結項證書

圖二、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頒發的項目入選文庫榮譽證書

圖三、劉興均個人學術專著獲省級優秀成果二等獎證書
圖四、“三禮名物詞研究”(研究報告)獲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壹等獎證書
(漢語言文學專業供稿)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