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日上午8:30-下午5:00,新時代周邊環境塑造學術研讨會在騰訊會議召開,此次研讨會由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和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共同主辦。來自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外交學院、中國社科院新聞所、北京外國語大學和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的30餘位專家、教授和研究人員參會。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社會文化室主任許利平研究員主持。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印尼研究中心、海南省華文教育基地的研究人員參會并發言。
會議的五個議題分别是新時代中國話語建設面臨的周邊環境、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東北亞與澳大利亞的環境塑造、東南亞地區的環境塑造和南亞地區的環境塑造。各位專家學者分别就各議題分享了研究成果。
針對議題二“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張美雲教授介紹了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組成的“中國形象”研究團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策略,運用自然語言處理的方法,在建立大規模語料庫的基礎上,如何通過“建模”客觀呈現他塑的中國形象。在本次研讨會上團隊成員将分别就海外媒體塑造的中國形象、國外漢學研究脈絡、南海島嶼的語言事實與主權問題展開讨論。她認為不僅要做到知己知彼,還要做到知彼之知己,要通過分析他塑的中國形象、誤讀的中國形象及其形成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對策略,真正講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故事。
李明老師從海外漢學家們所塑造的中國形象為切入點,分析了漢學家們塑造的中國形象及其存在誤讀的現象和成因,提出針對所謂“東方主義”的“他者”誤讀,要提升漢學家講好中國故事效能的策略。創設多元途徑提升其深度認知,為對象國研究漢學提供針對性内容,樹立全民傳播觀念塑造正向認知。
金偉老師在大量語料分析的基礎上,從現實的視角,立足地域特點,發揮語言的社會服務與國家治理功能,将語言本體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從三沙曆時命名對比看主權意識增強,從共時語用特點分析語言主權強化,從南海諸島命名的客觀邏輯講中國南海語言故事,探讨南海島嶼語言事實與主權問題。
針對議題三“東北亞與澳大利亞的環境塑造”,曹麗紅老師分析了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的涉華疫情報道中的“污名化”言論,挖掘其深層原因,并提出講好中國政治故事、經濟故事和中國文化故事的策略,以期向世界呈現正面的中國國家形象。
李浩副教授、魏孟君老師、劉雅麗老師就議題四“東南亞地區的環境塑造”分别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三位老師分别運用話語分析與傳播理論,針對印尼的三語(印尼、英、漢)主流媒體所塑造的中國形象進行了較為具體的描繪。
李浩副教授通過對印尼最大的華文報刊《國際日報》中語言和人文交流的報道分析,将其與國内的《新華日報》等媒體主題對比,進行觀點挖掘。提出印尼華人辦刊應避免大量的文章轉載,以“本土化”思維和語言表述中國社會現實、描繪中國的發展速度等,讓本土印尼人産生認同感、真實感,客觀地接受“中國故事”在印尼當地傳播。
魏孟君老師以印尼語的《商報》為例,通過對數百萬字的語料分析,對印尼《商報》83個欄目或主題中所呈現的中國形象進行了可視化描繪。與華文版的《國際日報》對比看,由于分屬不同的辦報主體,傳遞的聲音也不盡相同。印尼語的《商報》所報道的中國形象,負面情感值相對較高,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讀情況,這與辦報主體多為印尼本土人群,對中國的認知存在偏差有一定關系。
劉雅麗老師研究認為,作為英文報刊的印尼《雅加達郵報》則更多地轉載美國主流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沿襲了美國媒體對中國的認知。除了個别極端态度以外,大多是還是能夠保持客觀、中立的态度。建議通過進一步加強中國和印尼兩國高層領導人的政治互信,營造命運共同體意識,促進兩國企業積極合作,多渠道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等等措施,提升中國形象。
參加本次研讨會,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印尼研究中心、海南省華文教育基地的年輕研究人員不僅能夠與學術界“大咖”共同探讨講好中國故事的策略,更重要的是通過本次研讨會聆聽專家們對周邊形象塑造的見解,學習學術前言的理論。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許利平教授在總結點評時對這支年輕的隊伍集中精力做了較為深入的微觀研究給予了充分肯定。
(文/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印尼研究中心 海南省華文教育基地 曹麗紅 魏孟君 圖/賈夢澤)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