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知識講座:中國書法之美在何處


  • 2021
  • 10/15
  • 9:13
  • 工作動态

  • 1369
  • 浏覽量

書法是中國的國粹,借助現代科技和傳播手段,書法技藝獲得了廣泛傳習,但也出現了一些魚龍混雜的現象。為幫助青年學子辨析書法藝術美的真谛,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國藝研究院院長宋一夫教授,在書山館國藝館,為廣大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書法美學”的語言文字知識講座。

宋教授首先辨析了近年書法市場上流行的幾種風向,如如何看“醜書”、“書法是純藝術”、“田楷”等,他希望同學們對此應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宋教授以唐代顔真卿的《多寶塔碑》為例,從妊、娠、開、猛、崩、佛、僧等字的書寫筆法、結構,講解書法如何體現出書者對于漢字文化的傳承和理解。


宋教授解析了南朝王僧虔、北宋黃庭堅、清代劉熙載、何紹基等人論書法藝術的箴言,提出書法美學有形、神、韻、道四個層次。“形”是書法的基礎層次。如果能達到“神”,即形神結合,就已算是上乘書法了。如達到“韻”的階段,已非常之難,古代幾千年能達到的人都不多。如達到“道”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了。

宋教授結合王羲之《蘭亭集序》和顔真卿《祭侄兒稿》的書寫背景,細緻入微、形神并茂地講解了達至“道”階段的書法作品的依據,最後以兩幅自撰對聯給出了結論:

醉心思序,忘筆;醉意思文,忘手;醉書思記,忘己;物我兩忘,入太虛妙境,故步天下第一行書;

悲痛思稿,忘書;悲憤思文,忘法;悲情思記,忘筆;情悲我在,忘終不及手,故止天下第二行書。


中國書法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法于自然,沒有一定的中華文化修養,單靠想象或摹寫,都難紹入古人,更難創作出代表時代的上乘之作。

這場書法講座,不僅道出了書法藝術的真谛,對幫助青年學子了解書法之美有很大幫助,而且能引導青年學子加強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修養。

文圖來源:學術服務中心 陳彥軍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86743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