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對于大部分女生來說瘦就代表着美。實際上,“以瘦為美”已經成為當下人們的審美标準,“瘦益求瘦”也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的一種“流行病”。在這種放大顔值作用的環境下,許多人對自己的容貌不夠自信,引起了“容貌焦慮”。
這樣的審美價值體系不斷為不符“标準”的年輕群體施加壓力,使年輕群體持續對自己的身體自我檢視。據2021年2月中青校媒面向全國2000多名在校大學生關于相貌問題的問卷調查,将近60%的人存在一定的容貌焦慮。如今的短視頻平台以及各種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也同樣充斥着标準化的身體形象:白瘦、V字臉、大眼睛、高鼻梁、漫畫腿、A4腰……而社交媒體中大量用戶參與到對于他人外貌的評價,在現實生活中,符合“完美”審美的女性在社交媒體上得到追捧,獲得更多的點贊、評論、轉發,甚至獲得“一夜成名”的機會;在外貌上處于劣勢的女性,則可能遭到鄙夷和漠視。這使人們對于瘦的追求瘋狂之至,各種減肥産品層出不窮,更有甚者以節食等不健康的方式達到減肥目的。
對于這種現象,我認為人們應該保持開朗樂觀、充滿自信的積極心态,在追求美的同時,保證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要過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不必為了容貌而産生焦慮,樹立健康的審美觀;社會更要加強輿論引導,媒體網絡更要有意識降低“瘦即為美”的認知,扭轉長期以來對大衆意識的誤導,明确骨瘦如柴是病态,環肥燕瘦才是各有風姿。我們凡事都不應追求極端化,要對美回歸應有的欣賞。
文/馬欣怡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