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7日,光明日報針對“娘炮形象”等畸形審美發文,其文章引發社會熱議。而近年來以娛樂圈為代表的亂象也向我們表明,遏制畸形審美這一不良現象的行動已刻不容緩。
2009年,第一位韓國男團中國成員韓庚回國,将韓國的偶像機制帶了回來,也成功的讓一陣“韓風”就此吹向了神州大地。随着2014年“歸國四子”的陸續回國,2018年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的開播,妝容精緻、面若桃花、雌雄難辨的男藝人奪得了年輕女孩的芳心,“韓風”愈演愈烈。資本抓住這一機會,通過市場運作,讓那些身無所長,撒嬌撒癡的“小鮮肉”迅速占領市場。資本的運作,使得“韓風”在短短幾年内便席卷了整個中國娛樂圈,油頭粉面的流量明星得到了衆星捧月般的待遇,德藝雙馨的演員卻苦苦掙紮。
馬克思曾言:“資本來到世界,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肮髒的東西。”進入了娛樂圈的資本也不忘本質,他們熟練的運用互聯網,通過制造熱點、販賣虛假信息、惡意挑起争端等方式,讓那些深陷其中的年輕女孩掏空了自己甚至親朋好友的錢包,讓“飯圈”文化迅速興起且惡化,讓社交媒體變得烏煙瘴氣,甚至迷惑了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讓他們的人生目标從當科學家、當老師變成了當追名逐利的網紅、明星。
這種畸形的、病态的審美影響了我國娛樂圈,更是影響了一代年輕人。随着這種現象的開始,就已經沒有了赢家。好在,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2019年偶像鹿晗飾演的電影《上海堡壘》票房慘淡,同年全員演技派無流量的《流浪地球》喜提近47億票房就可以看出,天下苦“流量”久矣,甚至開始了“流量”反噬。
而近年來《我不是藥神》、《山海情》、《覺醒年代》等無流量純演員的電影或電視劇的熱播,也向我們表明了,大多數觀衆并不是真正的喜愛那些病态審美和畸形審美,大衆文化仍舊是豐富多元,健康向上的。但我們仍需警惕畸形審美對大衆對社會的影響,從個人、社會乃至國家各個層面,通過多方努力,遏制畸形審美病态審美的風氣,得到一個百花齊放、豐富多元的文藝界,為青少年營造一個清朗的互聯網環境,讓社會文化審美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