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師出席中國音韻學會第21屆學術研讨會 暨漢語音韻學第16屆國際學術研讨會


  • 2021
  • 08/31
  • 21:57
  • 科研活動

  • 1841
  • 浏覽量

2021年8月21日至22日,我院劉興均教授、周素煥老師參加了中國音韻學會第21屆學術研讨會暨漢語音韻學第16屆國際學術研讨會。此次會議由西南交通大學主辦,西南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等聯合承辦。此次會議前期原定于四川成都舉行,因疫情特殊原因,後改為線上舉行。

會議以“守正創新,‘絕學’不斷——漢語音韻學的多學科交叉研究”為主題。21日上午開幕式過後,四川大學向熹先生為大會緻辭,并作了題為“音韻學和漢語語音史雜談”的講座。随後南京大學魯國堯先生,以及香港學者黃耀堃、台灣學者徐富昌、日本金澤大學岩田禮教授等也分别作了大會報告。之後大會便進入了分組報告階段。


我院劉興均教授作為22日上午第四組分組報告的主持人,前期積極動員組員建立小組微信群,并在騰訊會議上進行測試,為當日線上分組報告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基礎。會上,劉興均教授就《<春秋左氏傳>“行李”考》一文進行了發言。首先,劉教授指出“行李”這一合成詞指稱外交使節,其核心義素不在“李”這一構詞語素上,而在“行”這一構詞語素上。其次,劉教授認為“李”通“理”比“李”通“使”說更具合理性。第一,《左傳》中的“行李”之“李”                  

通“理”,有先秦文獻通用之例。第二,“理”通“李”,也有着字理、音理上的聯系。最後,劉教授對學界中存在的“‘行李’之‘李’通‘使’。 ‘使’有出使、使者、使節義”一說,進行了推理論證,表示不敢苟同。第一,“行李”可表外交使節,不能單純從“李”字通何字入手來解決。第二,《春秋經》中的“使”出現62次,全部以“××使××V”格式出現,這些用例中的“使”不能講為“使者”,而是作“使令”義。《春秋經》單言“使”,無表“使者”義。“三傳”有,但為數不多。第三,先秦文獻均無以“行使”作“外交使節”之用例。“行使”連用指稱使者出現在唐人的注疏中。劉教授的發言,邏輯清晰,且例證豐富,深入淺出,且将文字學、音韻學、訓诂學的知識融會貫通,說服力強。後續其他學者一一進行了發言。發言結束結束,劉興均教授就中國人民大學鄭林嘯教授、天津财經大學珠海分院焦樹芳博士、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生楊建軍的報告作了點評,就相關問題與他們進行了深入、愉快的讨論和交流。周素煥老師協助劉教授完成了課件制作,并認真聽取了本場會議的大小報告會、參與了小組讨論交流。


劉興均教授還在會上認真介紹了學校、學院的相關情況,以及我院語言教育的成效、代表性的優秀學子等,增加了國内學者對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和了解。此次活動是一次學術交流性質的活動,有益于促進我院語言類學科建設與發展,進一步夯實專業理論基礎,把握學術前沿,提升學院專業影響力。



漢語言文學專業供稿


CONTENT END

  • 科學研究
  • 科研活動
  • 科研成果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86743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