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退役軍人有哪些就業服務活動?
答:每年上半年,全省統一組織“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活動,适時舉辦“就業起航”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組織“送政策、送培訓、送崗位”進軍營活動,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政策對話會,為有就業意願的退役軍人提供職業指導,為有創業意願的退役軍人免費開展創業培訓等。
二、退役軍人有哪些創業扶持政策?
答:針對退役士兵創業不同階段的需求,開展階梯式創業培訓,組織退役士兵參加創業模拟實訓等培訓項目,給予每人100-1300元的創業培訓補貼。
通過安徽省創業服務雲平台,為退役士兵免費發行電子創業券,提供能力測評、孵化融資、代理服務、導師指導、創業培訓等全方位創業服務。
三、退役軍人首次返鄉創業有哪些補助?
答:退役軍人首次返鄉創業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帶動3人以上就業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一次性5000元創業補貼;其中,對帶動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就業的,由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人2000—3000元再給予一次性補助。
四、小微企業吸納自主就業退役軍人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條件是什麼?
答:對與自主就業退役軍人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五、退役士兵自主創業有哪些稅收優惠政策?
答: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的,在3年(36個月,下同)内按每戶每年144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政策執行期限到2021年12月31日。
六、企業招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有哪些稅收優惠政策?
答:企業招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自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當月起,在3年内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定額标準為每人每年9000元。政策執行期限到2021年12月31日。
七、殘疾人創業有哪些扶持政策?
答:殘疾人個人及其家庭通過從事種植、養殖、加工、零售、修理、餐飲、盲人醫療按摩、電子商務、網絡電商等各種形式進行創業的,給予一次性創業扶持補貼,補貼标準不低于3000元。
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所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自工商登記注冊之日起正常運營6個月以上的,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不少于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扶持補貼。
八、殘疾人及招用殘疾人的單位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應符合哪些條件?
答: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的殘疾人實現靈活就業的,由就業補助資金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招用被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的殘疾人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以及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被認定為就業困難殘疾人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按其為殘疾人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給予補貼,不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個人應繳納的部分。
九、招聘中應禁止哪些就業性别歧視行為?
答:各類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拟定招聘計劃、發布招聘信息、招用人員過程中,不得限定性别(國家規定的女職工禁忌勞動範圍等情況除外)或性别優先,不得以性别為由限制婦女求職就業、拒絕錄用婦女,不得詢問婦女婚育情況,不得将妊娠測試作為入職體檢項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标準。
【就業創業政策】農民工就業創業政策
一、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有哪些支持政策?
答:對于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我們提供最高5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并按規定給予貼息。對于創辦的小微企業,給予最高300萬元的擔保貸款。對返鄉農民工首次創辦小微企業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給予5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返鄉創業企業回遷或購置新生産設備,且符合産業發展方向的,由縣(區)級政府給予一定的設備補助。返鄉創業企業自主建設或租賃廠房的,由縣(區)級政府給予一定的廠房補助。各地還建設了一定數量的農民工創業園,給予入駐的企業一定的創業指導、水電場地費減免等政策。對新創業失敗的企業法定代表人或主要出資人給予不超過10000元的社會保險補貼。同時,我們還開展農民工“優秀創業項目”和“返鄉創業之星”評選,分别給予10萬元、5萬元獎勵。
二、對生活困難失業農民工救助政策有哪些?
答:對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複工、連續3個月無收入來源,生活困難且失業保險政策無法覆蓋的農民工等未參保失業人員,未納入低保範圍的,經本人申請,由務工地或經常居住地按規定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具體發放标準由各設區市根據救助對象需要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确定。
【就業創業政策】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
一、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政策有哪些?
答:應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退捕漁民家庭、獲得國家助學貸款、殘疾以及特困人員等7類高校畢業生,包括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應屆7類困難畢業生,每人一次性1500元,主要用于補助畢業生求職創業過程中的相關費用,緩解畢業生求職創業費用壓力。
二、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補貼政策有哪些?
答: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與小微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高校畢業生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業補貼。
三、一次性創業補貼政策有哪些?
答:對畢業2年以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返鄉農民工、退役2年以内的自主就業退役軍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首次創辦小微企業,且正常經營營6個月以上的,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5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
四、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有哪些?
答:離校2年内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或通過新就業形态方式就業,并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照每人每月給予350元職工養老保險補貼(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職工養老保險補貼為每人每月450元)和100元職工醫療保險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24個月。
五、就業見習補貼政策有哪些?
答:支持離校2年内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6-24歲失業青年,到見習單位參加就業見習,提高就業能力,促進盡快實現就業。見習期間,見習單位給予見習人員發放見習生活補助,每人每月不低于2000元,其中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人每月1400元給予見習單位補貼,給予帶教老師一次性200元補助;同時,見習單位為見習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每人100元,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補助。
六、校園招聘會補貼政策有哪些?
答:舉辦免費大型公益性招聘會的省内各高校,可依據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畢業生人數,按每人60元标準享受招聘會補貼。
七、高校畢業生基層特定崗位政策有哪些?
答:實施基層特崗計劃是我省貫徹落實國家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創新舉措,旨在吸納畢業2年内未實現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到街道(鄉鎮)、社區從事社會管理及其他服務工作。基層特崗實行勞動合同制管理,按照“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用人單位承擔勞動合同主體責任。
各地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優化特崗人員工資結構,建立正常工資增長機制,重點建立與工齡、工作績效等挂鈎的工資分配機制。省财政通過就業補助資金對皖北地區和大别山區,按照年人均12000元給予補貼,其他地區按照年人均8400元給予補貼。
對尚在勞動合同期内的基層特定崗位人員,納入“三支一扶”計劃招募範圍;在公務員招錄和事業單位招聘中,基層特崗服務期視為基層工作經曆。
【就業創業政策】涉及企業的就業創業政策
一、對重點企業有組織調劑就業有哪些政策支持?
答:(一)轉移就業補助。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免收失業人員費用,組織重點企業失業人員到其他單位就業,簽訂6個月以上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根據轉移就業人數,由輸出地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人500元标準給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就業創業服務補助。
(二)轉移就業交通補貼。對跨地區(原則上應為跨縣級以上統籌地區)轉移就業的就業困難人員,且簽訂6個月以上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由輸出地就業補助資金給予100-500元的交通補貼,具體标準由各地根據路途遠近等實際情況合理确定。原則上,就業困難人員1年内申領轉移就業交通補貼不超過2次。
(三)用工調劑補助。重點企業組織職工到省内缺工企業短期務工1-3個月的,根據組織短期務工協議和務工人數,由轉出地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人300元給予重點企業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原則上,重點企業1年内因同一職工申領用工調劑補助不超過2次。
二、企業可享受的社會保險補貼主要有哪些?
答:(一)企業吸納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主要包括零就業家庭成員、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長期失業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失業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失地失林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業困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按企業為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保險費據實給予補貼,不包括困難人員個人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社會保險補貼期限是:除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含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外,其餘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補貼年齡為準)。
(二)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或吸納離校2年内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并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且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其為高校畢業生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補貼(不包括個人繳納部分),補貼期限不超過12個月。
(三)員工制家庭服務業社會保險補貼。符合條件的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與員工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交納社會保險費的,按其為員工實際繳納的五項社會保險費給予不低于50%的補貼。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社會保險補貼,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員工可延長至退休外,其餘員工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
三、什麼是公益性崗位?
答:公益性崗位是指各類用人單位開發并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用于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崗位。主要包括:非營利性基層公共服務類,公共管理類崗位,城鄉輔助性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機關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工勤服務輔助性崗位,勞務派遣企業、家庭服務業企業、物業管理服務企業、養老服務機構等托底性安置崗位,經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可納入公益性崗位範圍的其他崗位。
四、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有哪些?
答: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為就業困難人員。主要包括零就業家庭成員、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長期失業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失業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失地失林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邊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業困難人員。
此外,還包括開發的農村保潔、治安、護路、管水、扶殘助殘、養老護理、林區管護、公共衛生、公共基礎設施維護等鄉村公共服務類崗位,優先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且有能力勝任崗位工作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
五、公益性崗位有哪些補貼政策?
答:(一)給予用人單位崗位補貼。對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用人單位,按照每人每月一定的标準給予用人單位崗位補貼,吸納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的另按照每人一定的标準給予一次性崗位補助。
(二)給予用人單位社會保險補貼。對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用人單位,按照用人單位為公益性崗位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等給予補貼,不包括公益性崗位人員個人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
(三)補貼期限:3年(距退休5年到退休)。
(四)補貼次數:對補貼期滿後通過開展職業指導、推薦3次以上就業崗位仍然難以通過其他渠道實現就業的零就業家庭成員、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重度殘疾人(有勞動能力)等特殊困難人員,可再次按程序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累計安置次數原則上不超過2次。
(五)期滿退出政策:對于用人單位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并在補貼期滿後轉為本單位勞動合同制用工,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規定給予招用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
鄉村公益性崗位人員,根據勞動時間、勞動強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崗位補貼标準。
六、對重點群體創業有哪些稅收支持政策?
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持《就業創業證》(注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畢業年度内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就業失業登記證》(注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的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自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當月起,在3年(36個月,下同)内按每戶每年144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年度應繳納稅款小于上述扣減限額的,減免稅額以其實際繳納的稅款為限;大于上述扣減限額的,以上述扣減限額為限。
上述人員具體包括:1.納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失業半年以上的人員;3.零就業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勞動年齡内的登記失業人員;4.畢業年度内高校畢業生。高校畢業生是指實施高等學曆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校應屆畢業的學生;畢業年度是指畢業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七、對企業吸納重點群體就業有哪些稅收支持政策?
答:企業招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以及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且持《就業創業證》或《就業失業登記證》(注明“企業吸納稅收政策”)的人員,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自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當月起,在3年内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優惠。定額标準為每人每年6000元,最高可上浮30%,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在此幅度内确定具體定額标準。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計稅依據是享受本項稅收優惠政策前的增值稅應納稅額。
按上述标準計算的稅收扣減額應在企業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稅額中扣減,當年扣減不完的,不得結轉下年使用。
八、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有哪些?
答:(一)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含殘疾人)、複員轉業退役軍人、刑滿釋放人員、高校畢業生(含大學生村官和留學回國學生)、化解過剩産能企業職工和失業人員、返鄉創業農民工、網絡商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農村自主創業農民,最高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5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合夥創業的,可根據合夥創業人數适當提高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符合條件個人貸款總額度的10%。
除助學貸款、扶貧貸款、住房貸款、購車貸款、5萬元以下小額消費貸款(含信用卡消費)以外,申請人提交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時,本人及其配偶應沒有其他貸款。
(二)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
屬于《統計上大中小微企業劃分辦法(2017)》(國統字〔2017〕213号)規定的小型、微型企業,當年新招用符合條件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的人數與企業現有在職職工人數的占比達15%,超過100人的企業達8%,貸款額度由經辦銀行根據小微企業實際招用符合條件的人數合理确定,最高不超過30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貸款利率由經辦銀行根據借款人的經營狀況、信用情況等與借款人協商确定。
(三)個人和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貼息
2021年1月1日之前,對符合條件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财政部門給予全額貼息;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财政部門按照貸款合同簽訂日貸款基礎利率的50%給予貼息。
自2021年1月1日起,新發放的個人和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利息,LPR-150BP以下部分,由借款人和借款企業承擔,剩餘部分财政給予貼息。
九、創業培訓補貼政策有哪些?
答:面向有創業意願和培訓需求的城鄉各類勞動者。重點對貧困家庭子女、貧困勞動力、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以下簡稱“兩後生”)、各類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學生、高校學生、離校2年内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鄉村創業緻富帶頭人、下崗失業人員、轉崗職工、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就業困難人員(含殘疾人)、退役軍人、即将刑滿釋放人員等開展創業培訓。創業培訓按照培訓的課程項目給予補貼,創辦企業培訓1000元/人、改善企業培訓1300元/人、創業模拟實訓(網絡創業培訓)1300元/人、創業基地實訓800元/人,其中,創業意識培訓通過安徽省創業服務雲平台開展,通過免費申領電子創業券支付。
十、民營孵化基地補貼政策有哪些?
答:社會資本、民營企業或高校投資建設和管理運營的孵化基地,為初次創業的勞動者提供生産經營場地(包括現代農業、工業廠房、商貿店鋪、辦公樓宇等)或創業服務平台(包括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衆創空間),場地租金不超過同類地區、同類型場地平均租金的80%,物業費用不超過同類地區、同類型場地平均物業費的70%,且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為創業孵化基地的,根據在基地孵化9個月以上且符合條件的企業戶數,在3年孵化期内,由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戶每年5000元的标準給予孵化基地補貼。
同時,支持地方新建、改擴建或共建一批特色突出、設施齊全的返鄉創業産業園區、創業小鎮、孵化基地,鼓勵農民工等人員在園區創業,加大對園區的支持力度,根據入孵企業數量,由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戶每年5000元給予孵化基地補貼。
十一、新返鄉創業企業吸納就業補助政策有哪些?
答:根據新返鄉創業企業新增吸納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并繳納社會保險的人數,由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人1000元标準給予企業一次性補助,最高不超過2萬元。
十二、園區、孵化基地水電氣費補貼政策有哪些?
答:對吸納就業穩定在50人以上的返鄉創業企業在産業園區、孵化基地内發生的水電氣費,由縣(區)級政府給予不超過當年實際費用50%、最高不超過5萬元的補貼。
十三、支持創業園區建設補助政策有哪些?
答:對獲批認定的國家級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示範)縣,省統籌就業補助資金根據績效對其重點就業創業項目給予補助,每個縣(市)最高200萬元;對獲批認定的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園區120萬元的補助;對獲批認定的安徽青年創業園,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園區80-1200萬元的補助;對獲批認定的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園區200萬元的補助。
十四、新創業失敗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有哪些?
答:工商登記注冊滿1年不滿3年的企業注銷後,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出資人登記失業,并以個人身份續繳社會保險費6個月以上的,按照前創辦企業納稅總額的50%(最高不超過1萬元),給予一次性社會保險補貼。
【技能培訓】就業前技能培訓政策
一、哪些重點群體就業可以享受免費培訓政策?
答:貧困勞動者、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以下“兩後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含新生代農民工、退捕漁民)、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含殘疾人)等群體可免費參加就業前技能培訓。還可享受評價補貼。“免費培訓”是指政府對基本培訓服務的供給所發生的培訓費用予以免除,具體按《職業培訓目錄》規定的培訓時長和補貼标準開展。
二、退役士兵參加就業前技能培訓,除免費培訓外,還有哪些特殊政策?
答:對退役士兵技能培訓,按人均2400元标準從就業補助資金中給予支持。
三、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前參加培訓,除免費培訓外,還有哪些政策?
答: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兩後生”參加培訓期間,按每人每天50元标準給予生活費補貼。
四、高校畢業生就業前參加培訓有哪些補貼政策?
答: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前可參加政府組織的短、長期補貼性職業培訓。
1.參加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民辦培訓機構舉辦的就業技能培訓。
2.高校畢業生強技計劃3-6個月專項培訓。這是面向畢業當年及離校2年内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專項技能培訓項目。主要是通過鼓勵支持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依托優勢專業,組織3—6個月的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技能就業。高校畢業生本人承擔不超過培訓費的20%,其餘部分政府予以補貼。
五、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接受技工教育有什麼補貼政策?
答:對子女接受技工教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按每生每年3000元标準給予補助;對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學生并開展新技工系統培養的技工院校,按每生每年5000元标準給予培養經費補助。
【技能培訓】崗前技能培訓政策
問:企業組織新錄用人員培訓有什麼補貼政策?
答:1.組織新錄用人員培訓的企業範圍。我省行政區域内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各類企業及其依法設立的二級法人單位,以及省外注冊公司在我省成立的子公司。
2.新錄用人員培訓對象及培訓時機。企業正式職工和勞務派遣人員均可,培訓時間不少于60個課時。(1)企業正式職工,須與企業簽訂12個月及以上勞動合同,且在錄用後12個月以内參加培訓。(2)勞務派遣人員,須在協定的派遣期限内參加培訓。由用工企業和派遣機構協商一緻後開展,以其中一個主體申報。
3.補貼标準。對企業開展的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根據培訓合格人數,按不低于人均800元标準(由各市具體确定)給予企業培訓補貼。
【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政策
一、企業組織職工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有什麼補貼政策?
答:企業組織職工開展技能培訓,并提高技能等級的,分别給予企業和職工培訓補貼。
1.補貼标準。分四個等級:分别按中級工1500元、高級工2000元、技師3500元、高級技師5000元标準給予企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依法參加失業保險,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36個月(含36個月)以上的企業,其職工取得初、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可按初級1000元、中級1500元、高級2000元标準,全額申領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
2.培訓對象。一是與企業簽訂12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員工。二是符合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條件的勞務派遣人員,由用工企業申請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二、職工個人自費參加技師、高級技師培訓可以享受補貼嗎?
答:對職工個人自費參加社會化技師培訓(包括高級工晉升技師、技師晉升高級技師的培訓),取得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給予培訓補貼。
1.補貼标準。按培訓費的90%給予補助。補助金額上限标準:技師不超過3500元,高級技師不超過5000元。
2.相關要求。參加同一職業(工種)、同一級别培訓的人員,每人隻能享受一次培訓補貼。每人兩年内參加同一職業(工種)培訓,享受一次補貼。
【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政策
一、企業組織職工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有什麼補貼政策?
答:企業組織職工開展技能培訓,并提高技能等級的,分别給予企業和職工培訓補貼。
1.補貼标準。分四個等級:分别按中級工1500元、高級工2000元、技師3500元、高級技師5000元标準給予企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依法參加失業保險,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36個月(含36個月)以上的企業,其職工取得初、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可按初級1000元、中級1500元、高級2000元标準,全額申領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
2.培訓對象。一是與企業簽訂12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員工。二是符合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條件的勞務派遣人員,由用工企業申請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二、職工個人自費參加技師、高級技師培訓可以享受補貼嗎?
答:對職工個人自費參加社會化技師培訓(包括高級工晉升技師、技師晉升高級技師的培訓),取得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給予培訓補貼。
1.補貼标準。按培訓費的90%給予補助。補助金額上限标準:技師不超過3500元,高級技師不超過5000元。
2.相關要求。參加同一職業(工種)、同一級别培訓的人員,每人隻能享受一次培訓補貼。每人兩年内參加同一職業(工種)培訓,享受一次補貼。
【技能培訓】以工代訓政策
一、社會困難人員以工代訓政策内容是什麼?
答:以工代訓,即對用人單位吸納城鄉困難人員就業,在勞動崗位上以實際操作的方式接受技能培訓,給予培訓補貼。
1.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就業扶貧車間等各類生産經營主體吸納 16周歲到65周歲、有勞動能力和就業創業意願、納入動态監測範圍的脫貧人口、邊緣易緻貧人口等易返貧緻貧人口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按每人每月200元标準給予生産經營主體以工代訓補貼。
2.其他參保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按每人每月200元标準給予生産經營主體以工代訓補貼。
3.以工代訓補貼與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補貼不可重複享受。
二、援企穩崗以工代訓政策具體内容是什麼?
答:援企穩崗以工代訓,指企業用自由場所、生産設備,讓職工邊工作邊生産進行生産技能培訓并給予培訓補貼,是階段性培訓政策。
1.三類補貼對象。
(1)新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離校兩年内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等“四類人員”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中小微企業。
(2)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外貿、住宿餐飲、文化旅遊、交通運輸、批發零售行業等“五大行業”中,新吸納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各類企業。
(3)受疫情影響出現生産經營暫時困難導緻連續停工停産達到15天,但繼續為職工發放工資(或生活費)的中小微企業。
2.兩個時間階段。中小微等企業在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新吸納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出現生産經營暫時困難導緻連續停工停産達到15天。
【技能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政策
問: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對象是哪些人員?
答:企業新型學徒制是按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原則,采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模式,共同培養企業技能人才的一種通過系統化培訓提高職工技能水平的培訓方式。
1.培訓對象。
(1)企業技能崗位職工。包括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新錄用員工;轉崗轉業或由企業結合生産實際和職工意願自主确定其他職工。參訓職工勞動合同期限不得少于學徒培訓協議期限。
(2)畢業學年的全日制預備技師班學生。其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可參加技師層次的學徒培訓。
2.培訓層次及期限。企業新型學徒制以培養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中級工、高級工、技師為主,中級工培養期限為1年,高級工、技師培養期限為2年,特殊情況可延長1年(延長期間不享受财政補貼)。
3.補貼政策。
(1)按照培訓合格人數給予定額補貼,補貼标準為中級工學徒每人每年補貼4000元、高級工學徒每人每年補貼5000元,技師學徒每人每年補貼6000元。
(2)對于全省35歲(含)以下有就業創業意願和培訓需求的城鄉各類青年學徒,參加中級工班培訓的補貼标準提高至5000元/人。
(3)承擔帶徒任務的企業導師享受帶徒津貼,具體标準由企業确定并支付。企業可向政府主管部門申請預支50%的補貼資金。
同職業(工種)、同等級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與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補貼不重複享受。
【技能培訓】安全生産技能培訓政策
問:高危行業領域開展安全職業技能培訓是否享受培訓補貼?
答:實施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嚴格執行培訓合格後上崗制度,對開展脫産安全技能培訓不少于3天的,根據培訓合格人數,按每人每年300元标準給予企業或培訓機構培訓補貼。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