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人社局穩崗就業政策宣傳


  • 2021
  • 03/18
  • 21:37
  • 就業政策

  • 250
  • 浏覽量

發布時間:2021-03-05 11:13 來源: 固鎮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浏覽量:6 【字體:大 中 小】 打印

一、公共就業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是什麼?

 

答:勞動年齡内、有勞動能力、有就業需求的勞動者可持居民身份證(或社會保障卡),港澳台人員可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證(或港澳居民來往内地通行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在常住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申請公共就業服務。其中,處于無業狀态的勞動者可在戶籍地或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就業困難人員及零就業家庭的勞動者可申請就業援助。

 

二、“2+N”招聘活動是什麼?

 

答:經省政府同意,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常态化開展“2+N”就業招聘活動,精準搭建用人單位與求職者對接平台,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為全面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2”,是指“周三就業招聘”“周六人才對接”2大主題招聘活動。“周三就業招聘”,主要針對農民工、失業人員、城鎮就業困難人員、新生代勞動者等重點人群,提供人性化招聘服務。“周六人才對接”,主要針對大學生、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勞動者等各類人才,提供人才招聘精細化對接服務。“N”,是指針對特殊群體和地方特色組織開展的N項招聘活動。特殊群體,主要針對婦女、退役軍人、殘疾人、長江經濟帶退捕漁民等特殊群體,舉辦個性化、專業化專場招聘會。地方特色,主要圍繞五大發展行動計劃、“四送一服”雙千工程、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大别山等革命老區等重點,因時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招聘活動。

 

【失業保險政策】失業保險政策

 

一、參保失業人員失業後可享受哪些失業保險待遇?

 

答:本省行政區域内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職工,社會團體的專職人員,失業後可按規定享受以下失業保險待遇:

 

(1)失業保險待遇。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累計滿一年,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符合失業登記條件并有求職要求的,可申領失業保險金,并享受代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含大病救助)、求職補貼、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等失業保障待遇;其中女性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住院分娩的,還可享受生育補助。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滿1年的,可續發失業保險待遇至法定退休年齡。

 

(2)失業補助金。已按規定參加失業保險,2020年3月以後失業,不符合失業保險金申領條件或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的的失業人員,可申領失業補助金,具體标準由各市自行确定。我市将失業補助金享受對象适度延伸至2020年1月以後的失業人員。

 

用人單位招用的農村戶籍職工,比照城鎮戶籍人員政策繳納失業保險費用,按照城鎮失業人員的有關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二、失業人員申領失業保險金有哪些程序?

 

答:失業人員失業後,可憑本人身份證或社會保障卡在線上申領失業保險金,或直接到失業前所在單位參保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申領失業保險金。本省範圍内,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用人單位和本人戶籍不在同一統籌地區的,失業人員可以選擇在原用人單位失業保險繳費地或戶籍所在地領取失業保險金。

 

三、失業保險金的領取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答: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分為三個檔次:

 

(1)累計繳費時間滿1年不足5年的,每滿1年,享受3個月的失業保險金;

 

(2)累計繳費時間滿5年不足10年的,在享受12個月失業保險金的基礎上,自第5年起開始計算,每滿1年,增加2個月失業保險金,合并期限最長為18個月;

 

(3)累計繳費時間10年以上的,在享受18個月失業保險金的基礎上,自第10年開始計算,每滿1年增加1個月失業保險金,合并期限最長為24個月。

 

四、失業保險金的标準是如何确定的?

 

答:按照申領地市本級最低工資标準的90%計發失業保險金。

 

五、失業保險金的發放方式和時間?

 

答:失業保險金申請經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審核确認後次月起按月發放,享受期限自辦理失業登記之日起計算。

 

六、停止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情形?

 

答: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領取失業保險金,并同時停止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重新就業的;應征服兵役的;移居境外的;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當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門或者機構介紹的适當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訓的。

 

七、技能提升補貼申領的條件是什麼?

 

答:符合以下條件的失業保險參保職工可向本人失業保險參保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申領技能提升補貼:

 

(1)申請人為企業在職職工;

 

(2)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12個月(含12個月)以上;

 

(3)自2017年1月1日起取得初級(五級)、中級(四級)、高級(三級)技能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且證書信息通過“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全國聯網查詢系統http://zscx.osta.org.cn/”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全國聯網查詢系統http://jndj.osta.org.cn/”核驗;

 

(4)申領日應在證書核發之日起12個月内。

 

八、失業保險費返還政策有哪些?

 

答:依法參加失業保險并繳納失業保險費用,生産經營活動符合國家及所在地區産業結構調整政策和環保政策,且非嚴重違法失信受聯合懲戒企業或“僵屍企業”,上年度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企業,可按企業及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一定比例,申請享受失業保險費返還。

 

九、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是什麼?

 

答:到2022年4月30日止,失業保險總費率仍按1%(單位0.5%、個人0.5%)執行。

 

【安置保障政策】禁捕退捕漁民安置保障

 

一、禁捕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政策對象包括哪些?

 

答:全省1條長江幹流、8條重要支流、44個水生生物保護區(簡稱“1、8、44”),全面禁止生産性捕撈所涉及的、經農業農村部門認定的建檔立卡退捕漁民。

 

二、禁捕退捕漁民安置保障支持政策有哪些?

 

答:(一)經營主體吸納就業補貼。對中小微企業、就業車間、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各類經營主體吸納退捕漁民就業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的,按照每人1000元标準給予企業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其中吸納就業困難退捕漁民就業的,補貼标準提高到每人2000元,每戶企業最高不超過4萬元。

 

(二)一次性就業補貼。勞動年齡内的退捕漁民與小微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退捕漁民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業補貼。

 

(三)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對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街道社區、行政村等,組織退捕漁民外出務工就業,并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或簽訂6個月以上勞務協議、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的,根據轉移就業人數,由輸出地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人300-500元的标準給予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街道社區、行政村等就業創業服務補助。

 

(四)交通費補助。對跨地區就業(原則上應為跨縣級以上統籌地區)的退捕漁民,并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或簽訂6個月以上勞務協議、購買人身意外保險的,給予300-600元/年的交通費補助。

 

(五)靈活就業參保補貼。對在數字經濟平台企業或政府部門組織靈活就業并以個人身份繳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退捕漁民,按規定給予養老保險補貼。

 

(六)居家就業補助。對居家就業的退捕漁民和組織退捕漁民居家就業的單位或實體,由就業補助資金分别給予1000-2000元/年就業補助。

 

(七)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勞動年齡内、有勞動能力、有就業要求且處于失業狀态的退捕漁民可在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2000元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

 

(八)基地補貼。對退捕漁民建設的漁業健康養殖基地、優質淡水産品生産基地、水産品加工産業集群,由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戶每年5000元的标準給予基地補貼。

 

(九)一次性創業補貼。對退捕漁民首次創業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按照5000元标準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

 

(十)技能培訓補貼。将16—65周歲、有勞動能力和培訓需求的未就業退捕漁民全部納入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範圍,每年至少提供1次職業培訓,最多可培訓3次,培訓期間給予每人每天50元生活費補貼(含交通費)。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就業扶貧車間等各類生産經營主體,吸納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按每人每月200元标準給予生産經營主體以工代訓補貼,最長可達6個月。

 

(十一)求職創業補貼。将退捕漁民家庭高校畢業生納入高校畢業生一次性求助創業補貼發放範圍,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一次性1500元求職創業補貼。

 

(十二)公益性崗位補貼。将退捕之日起6個月及以上未就業的大齡退捕漁民納入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範圍,對登記失業6個月以上未就業的退捕漁民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對在公益性崗位就業的退捕漁民,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退捕漁民崗位補貼。

 

(十三)社會保險補貼。對退捕漁民參加城鄉基本養老保險給予補貼,補貼标準為專業漁民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兼業漁民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補貼年限不超過15年,有條件的地方可适當提高補貼标準。未滿60周歲退捕漁民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補助,可逐年計入個人賬戶;年滿60周歲的退捕漁民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補貼一次性記入個人帳戶。

 

【就業脫貧政策】就業脫貧政策

 

一、貧困勞動者縣外轉移就業支持政策有哪些?

 

答:對通過轉移到戶籍所在縣以外地區就業的貧困勞動者,給予貧困勞動者交通補貼和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二、扶貧公益性崗位政策有哪些?

 

答:對在公益崗位就業并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貧困勞動者,給予貧困勞動者崗位補貼、崗位開發單位或實體就業獎勵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補貼,鼓勵有條件的貧困村利用村集體收益提高補貼标準。具體标準由各地自定。

 

三、對居家就業貧困家庭補助政策有哪些?

 

答:對居家就業的貧困家庭,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就業補助。對組織貧困勞動者居家就業的單位或實體,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就業獎勵。具體标準由各地自定。

 

四、對各類就業載體吸納貧困勞動者務工就業支持政策有哪些?

 

答:對企業與貧困勞動者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且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企業公益性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貧困勞動者公益性崗位補貼。對各類經營主體與貧困勞動者簽訂6個月以上的勞務協議并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給予經營主體就業獎勵、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補貼和貧困勞動者崗位補貼。對認定為就業扶貧基地的且吸納貧困勞動者就業數量多、成效好的就業扶貧基地,再給予一次性資金獎補。補貼标準由各地自定。

 

五、對就業扶貧車間有哪些補貼政策?

 

答:被認定為就業扶貧車間的,根據吸納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貧困勞動者人數,按每人每年2000-3000元的标準給予就業扶貧車間補助。對在就業扶貧車間穩定就業的貧困勞動者給予就業補貼,标準由各地自定。

 

 

 

【就業援助政策】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政策

 

一、就業困難人員主要包括哪些?

 

答:因身體狀況、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以及連續失業一定時間仍未能實現就業的人員,具體範圍由各省級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實際情況規定,并實施動态調整。

 

二、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對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個性化援助,通過組織參加職業培訓、推薦企業吸納、幫助靈活就業、扶持自主創業等方式,幫助其盡快實現就業,對仍然難以實現就業的,可納入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範圍。根據年齡、家庭等因素,建立公益性崗位安置對象排序機制,優先安排符合崗位條件的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

 

【就業創業政策】靈活就業人員就業創業政策

 

一、如何拓寬靈活就業人員就業渠道?

 

答:針對靈活就業形式多樣、主體多元的特點,突出加大對個體經營、非全日制、新就業形态的支持。

 

(一)在鼓勵個體經營方面,鼓勵勞動者創辦投資小、見效快、易轉型、風險小的小規模經濟實體,支持發展各類特色小店。對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退捕漁民、包括零就業家庭成員在内的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從事個體經營的,按規定給予創業擔保貸款、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政策支持。

 

(二)在支持非全日制方面,支持非全日制勞動者較為集中的保潔綠化、批發零售、建築裝修、家政服務等行業提質擴容,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增加就業崗位。鼓勵養老機構開發養老服務公益性崗位和社工崗位,增強養老、托幼、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等社區服務業的吸納就業能力。

 

(三)在支持新就業形态方面,支持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健康發展,為勞動者居家就業、遠程辦公、兼職就業創造條件。培育一批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業新模式新業态,鼓勵發展“夜間”經濟、“鄉間”旅遊,培育一批“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示範基地。鼓勵互聯網平台企業、中介服務機構等降低服務費、加盟管理費等費用,創造更多靈活就業崗位。

 

二、對靈活就業人員自主創業有哪些支持政策?

 

答:針對靈活就業人員自主創業,突出審批管理、資金、場地等方面政策支持。

 

(一)免營業執照,對在政府指定的場所和時間内銷售農副産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等靈活就業,無須辦理營業執照。

 

(二)免部分收費,取消涉及靈活就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嚴厲查處不落實停征免收有關收費項目、不按要求降低收費标準等行為。

 

(三)免租金,鼓勵對承租國有房屋用于經營、出現困難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或延期收取租金。

 

(四)免費提供場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可将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閑置空間、非必要辦公空間改造為免費經營場地,優先提供給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退捕漁民、包括零就業家庭成員在内的就業困難人員,支持發展社會服務業。

 

三、對靈活就業人員權益保障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針對培訓服務少、維權渠道窄、抗風險能力弱等不足,強化新職業開發、針對性培訓、就業服務、權益保障等方面扶持。

 

(一)在新職業開發方面,及時宣傳推廣國家動态發布的新職業以及新的職業分類,推動直播銷售、網約配送、社群健康等更多新就業形态發展。

 

(二)在針對性培訓方面,及時将國家制定标準的新職業納入培訓範圍,充分利用創業服務雲平台、省級“築夢”創業導師團等平台資源,提供在線培訓和創業指導。支持各類院校、培訓機構、互聯網平台企業更多組織開展各類、各領域職業技能培訓。

 

(三)在就業服務方面,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網免費發布靈活就業崗位供求信息,按需組織專場招聘,送崗位進基層進社區。鼓勵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提供專業化服務、運營管理勞務市場或零工市場,促進多渠道就業。對規範運營管理勞務市場或零工市場成效突出的,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20—30萬元一次性補助。

 

(四)在維護勞動保障權益方面,加快研究制定平台就業勞動保障政策,積極探索新業态領域行業集體協商模式。深入推進勞動關深入推進勞動關系協商協調工作,依法糾正拖欠勞動報酬等違法違規行為。持續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

 

(五)在就業幫扶方面,将符合條件的困難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失業保險和臨時救助政策覆蓋範圍;加強困難靈活就業人員的摸底排查和就業幫扶,對有就業意願的困難靈活就業人員實行托底安置。

 

四、靈活就業人員享受的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有哪些?

 

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并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照每人每月給予350元職工養老保險補貼(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職工養老保險補貼為每人每月450元)和100元職工醫療保險補貼。補貼期限除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含5年)的可延長至退休外,其餘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補貼年齡為準)。

 

 【就業創業政策】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創業政策

一、退役軍人有哪些就業服務活動?

 

答:每年上半年,全省統一組織“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活動,适時舉辦“就業起航”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組織“送政策、送培訓、送崗位”進軍營活動,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政策對話會,為有就業意願的退役軍人提供職業指導,為有創業意願的退役軍人免費開展創業培訓等。

 

 二、退役軍人有哪些創業扶持政策?

 

    答:針對退役士兵創業不同階段的需求,開展階梯式創業培訓,組織退役士兵參加創業模拟實訓等培訓項目,給予每人100-1300元的創業培訓補貼。

 

    通過安徽省創業服務雲平台,為退役士兵免費發行電子創業券,提供能力測評、孵化融資、代理服務、導師指導、創業培訓等全方位創業服務。

 

 三、退役軍人首次返鄉創業有哪些補助?

 

答:退役軍人首次返鄉創業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的,帶動3人以上就業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一次性5000元創業補貼;其中,對帶動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就業的,由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人2000—3000元再給予一次性補助。

 

四、小微企業吸納自主就業退役軍人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條件是什麼?

 

    答:對與自主就業退役軍人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五、退役士兵自主創業有哪些稅收優惠政策?

 

    答: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從事個體經營的,在3年(36個月,下同)内按每戶每年144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政策執行期限到2021年12月31日。

 

    六、企業招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有哪些稅收優惠政策?

 

    答:企業招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自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當月起,在3年内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定額标準為每人每年9000元。政策執行期限到2021年12月31日。

 

  七、殘疾人創業有哪些扶持政策?

 

答:殘疾人個人及其家庭通過從事種植、養殖、加工、零售、修理、餐飲、盲人醫療按摩、電子商務、網絡電商等各種形式進行創業的,給予一次性創業扶持補貼,補貼标準不低于3000元。

 

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所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自工商登記注冊之日起正常運營6個月以上的,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不少于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扶持補貼。

 

    八、殘疾人及招用殘疾人的單位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應符合哪些條件?

 

答: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的殘疾人實現靈活就業的,由就業補助資金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招用被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的殘疾人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以及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被認定為就業困難殘疾人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按其為殘疾人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給予補貼,不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個人應繳納的部分。

 

九、招聘中應禁止哪些就業性别歧視行為?

 

答:各類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拟定招聘計劃、發布招聘信息、招用人員過程中,不得限定性别(國家規定的女職工禁忌勞動範圍等情況除外)或性别優先,不得以性别為由限制婦女求職就業、拒絕錄用婦女,不得詢問婦女婚育情況,不得将妊娠測試作為入職體檢項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為錄用條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标準。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51226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