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壹點發布時間:02-2515:58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官方帳号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頔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2月25日召開發布會,邀請山東省财政廳主要負責同志和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負責同志介紹“十四五”時期民生保障和改善的重點任務和舉措。
保障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于2018年專門成立省民生工作領導小組,并在省财政廳設立辦公室,負責研究出台重要民生政策,協調解決重大民生問題,牽頭督查推進重點民生項目。始終把民生支出作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動各項民生政策落地落實。“十三五”時期,全省一般公共預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計達到3.96萬億元,年均增長6.7%,民生支出占比穩定在80%左右。随着民生投入的大幅增加,各項民生事業長足發展,人民群衆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脫貧攻堅取得新勝利。“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738億元,緊盯“黃河灘”“沂蒙山”“老病殘”等重點區域和關鍵人群,集中力量啃“硬骨頭”。全省251.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654個扶貧重點村全部退出。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基本完成,60萬灘區群衆今年将實現安居夢。
教育發展邁上新台階。“十三五”期間,全省财政教育支出累計突破1萬億元,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連續8年超過20%。學前教育毛入園率提高到90.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均達到97%以上,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實現動态清零。促進高等教育内涵式發展,啟動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建設,高校辦學水平顯著提高。
促進就業創業取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間,全省每年新增城鎮就業120萬人以上,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内。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886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
醫療衛生保障服務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十三五”期間,全省财政醫療衛生支出4462億元。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标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居民和職工醫保住院報銷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80%以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經費标準提高到74元。特别是去年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實現新進展。“十三五”期間,全省财政養老保險基金補助支出1300億元,提前一年實現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十六連漲”,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标準提高到每人每月142元、增長67.1%。建成養老機構2373家、農村幸福院1萬多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069所,養老機構床位達到39.2萬張。
住房保障能力實現新提升。“十三五”期間,全省實現财政住房保障支出2804億元。開工改造棚戶區255萬套(戶),600多萬棚戶區群衆“出棚進樓”;開工改造老舊小區7700個,惠及居民251.6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完成22.2萬戶、改廁1090萬戶、清潔取暖改造510.1萬戶。
社會福利和救助體系建設取得新成果。“十三五”期間,全省實現财政社會救助支出760億元,對“老小孤殘”等弱勢群體進行重點保障。城鄉低保對象等九類困難群衆救助保障标準提高至全國平均水平以上,城鄉低保平均标準比2015年末分别增長55%、98%。 此外,文化體育、婦女兒童、民族宗教、殘疾人工作等各項事業也取得全面進步。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做好民生工作十分重要。全省2021年工作動員大會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使财政再困難,也要确保民生投入隻增不減。
重點做好“保、提、增”三篇文章: “保”,就是保障好基本民生。基本民生是民生工作的底線,必須兜實兜牢。聚焦居民就業,今年我們将繼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實施高校畢業生留魯來魯就業創業行動,做好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加強困難人員就業援助,開展職業技能補貼性培訓120萬人次以上,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态清零。聚焦群衆健康,全面推進健康山東行動,啟動實施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行動,加強各級疾控中心标準化建設,健全重大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全面實施農村适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支持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應檢盡檢”和疫苗接種。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1萬人次托養服務。全面開展普通門診省内及跨省聯網直接結算,醫保個人賬戶省内刷卡實現“一卡(碼)”通行。聚焦群衆生命财産安全,加強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組織開展全省安全生産大排查大整治、農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活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實施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裡以上河道治理工程,提升防汛抗旱能力。加強中小學幼兒園校園安防建設。
“提”,就是提高各項民生補助标準。比如,在特困群體關愛方面,将各類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标準再提高10%左右。又如,在落實養老待遇方面,将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再提高5%左右,平均待遇水平達到每人每月190元。再如,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經費标準提高到79元,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标準,由每人每年550元提高到580元。
“增”,就是切實增強民生品質。在兜牢民生底線基礎上,通過增加教育、文化、住房等公共服務供給,推動民生工程實現從“有”到“好”的新跨越,讓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更有質感。在提升教育質量方面,啟動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新改建幼兒園和中小學各200所以上,确保大班額不再反彈。實施鄉村教育質量提升支持計劃,建成鄉村教師周轉宿舍1.1萬套。加大部屬高校省部共建力度,支持省屬15所高水平大學、51個高水平學科建設。在改善居住條件方面,今年開工改造棚戶區12.3萬套、城鎮老舊小區60萬戶以上、公租房1540套,發放租賃補貼3.9萬戶。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實現“租購同權”。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方面,實施農村改廁規範升級,非通道城市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40%,完成400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萬公裡,改造存量危橋700座,消除道路通行安全隐患。在優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面,全力辦好中國歌劇節、山東文化藝術節和2021國際孔子文化節,建設山東公共文化雲,開展電影戲曲進鄉村活動,讓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