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2021年剛開工,除了原料漲價帶動的供應鍊連鎖反應外,資本市場的全球15萬億美元财富蒸發引起衆多擔憂。在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下,這些因素必然導緻企業經營壓力、就業市場等的連鎖反應。
除了大的環境外,對于個人職業發展來說也面臨衆多的政策變數,對我們以後的生活可能帶來深刻的影響。
1、逐年嚴峻的就業形勢,上千萬的應屆生面臨挑戰
2020年我們已經在感慨最難就業年份,政府為此專門出台文件來幫助就業,參考《就業政策解讀:2020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與選擇》。
但因為疫情的影響,最終面臨重大挑戰,參考《就業政策:大學生就業率不足3成,疫情沖擊小微企業2.33億崗位》。
2021年官方說法是909萬人畢業,已經超過去年的800多萬人,加上還有不少往屆未就業畢業生在求職,在國内外環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況下,就業壓力山大!
下面是人社部出台的方案,相關政策應該會陸續出台。
2、延遲退休砸中70/80/90後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又要多勞動幾年呢?
說了多年的延遲退休,最近人社部回應,“正研究延遲退休年齡具體改革方案,将廣泛吸收各方意見。”
一是與人均預期壽命不匹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在建國初是40歲左右,到2019年已經提高到77.3歲。城鎮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更高,已經超過80歲。
按照這個說法,我們要工作到90歲吧?
延遲退休對我們最直接的影響兩點:
1、多交社保N年,晚N年領退休金
2、在各行各業招聘的年齡歧視中,沒法就業也無法領取退休金成為主流
怎麼辦?怎麼辦?持續關注政策如何修訂吧。
3、每周休息2.5天的提案說了幾年,最近人社部給予回複:No
全國人大代表提案多次:每周工作4.5天,休2.5天,人社部明确回複:“四天半工作制”,不宜在企業中廣泛推行。
近日,人社部在回複全國人大代表的建議中明确指出,進一步縮短工時标準尚不具備現實基礎,不宜在企業中廣泛推行。進一步縮短我國的法定工作時間标準,需要以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生産力水平的提高為基礎,充分考慮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企業承受能力。
這個事情到此為止,還是雙休吧,大家都能保證雙休就很不錯了,别攤上996、007之類。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