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失業怎麼辦?西城區推政府供崗靈活就業新政策
新京報發布時間:20-08-1414:19新京報社官方帳号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随着北京疫情趨穩,複工複産正在推進中,但因疫情失業者仍面臨困境。記者從西城區人社局了解到,該區近來推出了12條措施保就業,首次發起政府供崗的靈活就業新政策。
疫情期間失業 靈活就業獲得補貼
武林是天橋街道居民,原本是一名旅遊大巴司機,疫情期間旅遊業狀态低迷,他因此失去了工作。武林家中,雙親和兩個孩子需要贍養,經濟壓力大。在辦理失業登記時,市民中心的工作人員告知他,可以申請靈活就業工時補貼,之後,他辦理了相關手續,在社區的幫助下開始了管控卡口值班工作。
每小時50元靈活就業工作補貼,每天工作2-4小時,每周工作不超過24小時。一個月滿打滿算,武林可以收入4000元,解了燃眉之急。
與武林類似情況的,還有西城區香廠路社區居民劉洪健。劉洪健為了照顧患有心髒病的母親,疫情期間辭職回家。通過靈活就業政策,他得以在社區防疫服務崗上有所收入,同時嘗試接觸各種招聘就業崗位。
每人可申請一次 補貼最長不超過三個月
如武林和劉洪健這樣,在本年度内,與北京市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西城區戶籍勞動力,就是符合靈活就業新政策的“新離職人員”。經過本人申請、戶籍所在地街道的安排,他們就可以在本街道服務城市運行崗位靈活就業。自街道安排上崗之日起,領取補貼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個月,每日、每周的工作時間有嚴格要求。
西城區人力社保局就業促進科工作人員表示,與網絡平台、滴滴約車等其他靈活就業途徑相比,政府提供的靈活就業崗位更加穩定。并且,為鼓勵失業人員再就業、為更多人提供機會,相關靈活就業政策每個人隻能申請一次。
就業促進科工作人員介紹,部分新離職人員出于各種原因,不願意做失業登記,很難被現有政策覆蓋。西城在疫情期間出台的靈活就業政策,主要就是“補空填白”。特别針對因為疫情而摩擦失業的人員,既避免了他們工作斷檔後就業意願、就業能力和職場需求難以對接的困境,又能讓他們在不斷生活來源、不脫離社會的情況下,有時間和精力尋找新的工作。
疫情服務、垃圾分類 多項工作可供選擇
那麼,具體哪些崗位可供選擇?
記者了解到,各街道根據街情的不同,提供的“定制”崗位包括疫情綜合服務、百姓生活服務業巡查員、社區安全服務、垃圾分類指導等。通過這些崗位,基層政府還探索出了政務公開的新形式,通過讓新離職人員參與到政務服務和管理當中,增加了政府與群衆的互相理解和信任。
新離職人員靈活就業政策推出至今,西城區陶然亭、椿樹街、白紙坊、廣内等8個街道都已經開展了相關工作。為及時推廣相關信息,天橋街道還為每個社區安裝了宣傳欄,定期更換招聘信息和就業最新政策。在手機網絡上将招聘信息盡可能地精細化、普遍化。對轄區登記失業人員進行電話跟蹤回訪溝通,針對有靈活性就業需求的新離職人員,力求提供“一對一”和“點對點”服務。
除了新靈活就業政策之外,在西城區,像武林和劉洪健這樣的新離職人員,辦理就失業登記手續、并在該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存放人事檔案、個人繳納社會保險的,還可以享受每月800元的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符合條件者還可享受免費就業培訓及300元培訓獎勵。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