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體育學院通訊社 25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中,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标和2035年的遠景目标。其中關于就業目标的建議是“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為了實現這個目标,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
“十三五”以來,我國的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城鎮新增就業超過六千萬人,年均新增就業崗位超過1200萬個。城鎮調查失業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從2016年到2019年,基本保持在5%左右。與此同時,就業質量也有明顯提升,收入水平明顯上升,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此外,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應該說,對于一個有着近8億就業人口的勞動力大國而言,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着重大的戰略機遇期,但同時也面臨着諸多的困難和問題,複雜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有所增加。與“十三五”提出的“實現比較充分和高質量就業”目标相比,“十四五”的建議目标則表述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很顯然這個提法更進一步,要求也更高。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實現更加充分就業和更高質量就業,不僅需要就業政策本身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還需要宏觀政策繼續緊緊圍繞着穩就業、保就業這條主線和底線來設計。
為此,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就業優先政策的基礎上,該建議要求進一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這也表明“十四五”期間就業優先的地位将更加凸顯,就業政策的實施力度也将更大。
具體來說,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首先,必須牢牢把握以經濟發展帶動就業擴大這條主線。經濟發展是拉動就業擴大的根本性力量,此次建議雖然沒有明确設立經濟增長的目标,但也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事實上,建議中提出到2035年我國人均國内生産總值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意味着未來十五年我國人均GDP至少要翻一番,而要達到此目标的話,年均經濟增速要接近5%。目前我國經濟每增長一個點,能夠帶動約200萬人就業。接近5%的經濟增速,就能夠為大約1000萬人提供就業崗位,基本能夠實現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
其次,必須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此次建議中,高質量發展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詞,而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自然應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高質量發展意味着發展模式的轉變,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的作用更加突出,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高質量發展将給勞動者創造更加良好和更公平的就業環境,這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最後,必須堅持在結構調整中更加注重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還會加快,而就業結構也将随之而進一步調整優化。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就業結構優化,在就業結構優化中提高就業質量,努力形成經濟發展與就業質量提高、就業規模擴大的良性循環。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