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9 08:30:00來源:湖北日報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新
1月27日17時,維吾爾族姑娘圖爾荪阿依結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出國信證券湖北分公司大門。年味漸近,在武漢學習4年、工作了大半年的她,已經把這裡當成了第二故鄉。
“就”在武漢赢未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這座英雄的城市。據統計,2020年,像圖爾荪阿依這樣選擇留在武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生,超過30萬人。
這裡是理想的就業城市
圖爾荪阿依是新疆喀什人,2020年6月本科畢業于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專業。和許多大學畢業生一樣,她曾經也向往北上廣深,剛開始找工作時,把大部分簡曆投向了上海。
疫情肆虐武漢時,圖爾荪阿依每天晚上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關注武漢疫情動态,那時,她深深意識到,自己已把武漢當成了第二故鄉。打那時起,她關注的招聘信息基本上鎖定在武漢,很希望能留在武漢就業,為這座城市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2020年8月,通過應聘,圖爾荪阿依如願留在了武漢工作,而且是自己心儀的職業。她說,在武漢這幾年,親身感受到武漢日新月異的變化。武漢作為新一線城市,充滿活力,發展潛力巨大,深深吸引着她。現在,自己已是一名“新武漢人”,是這座城市的一分子,要與武漢共成長。
據武漢市有關方面統計,2020年武漢新增留漢大學生30.2萬人,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态勢保持總體穩定。這其中,研究生占7.91%,本科生占54.77%;25歲以下約占40%,26歲至35歲約占48%;到企業就業的占98.81%。留漢大學生中,新遷入武漢戶籍的近14萬人。
來自在漢部分高校的信息也表明,武漢正成為衆多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的首選地。請看以下這些數據——
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首選湖北的本科畢業生占比33.91%,比2019年大幅提升6.89個百分點,首次超過廣東位居首位。留鄂的2976人中,2727人留漢。
武漢輕工大學2020屆畢業生留鄂就業的比例超過57%,留漢就業學生穩定在40%左右。
中南民族大學每年留漢學生為畢業生總人數的三成左右,2020年創新高,達到2026人。
武漢工商學院近三年畢業生每年都有超過2000人選擇留漢就業創業,占畢業生總數一半以上。
……
前不久陸續發布的在漢部屬高校2020屆畢業生就業報告也顯示,湖北成為在鄂畢業生就業首選地,尤其集中在武漢。
為什麼選擇在武漢就業?來自安徽的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畢業的董宏寶的番話,代表了衆多留漢大學生的心聲——
本科初入武漢時,這裡隻是我人生路上的中轉,博士畢業時,武漢成了我心中最好的歸宿。在華中科技大學求學十幾年,從懵懂的要為建設海洋強國多一點貢獻到成為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專業的一名博士生,并最後選擇到701所成為一名艦船工程師,“每天不一樣”的武漢有我的青春和夢想。這座英雄的城市有着了不起的過去,也必将擁有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一攬子政策情暖大學生
關于“為什麼選擇武漢”的話題,知乎app曾為此發起讨論,當時話題點擊量過千萬人次,回答頻次最多的是——“這個城市展現的滿滿都是誠意”。
“滿滿的誠意”源自政府一攬子暖心政策——
疫情以來,中央、省對武漢市扶持力度空前,全力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在教育部組織下,全國124所高校與武漢高校實施就業創業“一幫一”行動,簽訂幫扶協議,共享就業崗位及渠道。
2020年6月1日,江漢大學校園重現久違的熱鬧,武漢市高校畢業生首場線下招聘活動在此拉開帷幕。中鐵科工、中船重工、友芝友生物制藥、馬應龍、北京尚德在線教育等87家優質企業,現場提供大數據、技術研發、行業管理、金融投資等崗位2500個,衆多大學生前來咨詢、應聘。
随着武漢疫後重振加速,特别是三季度GDP“轉正”,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趨旺。智聯招聘報告顯示,2020年度,武漢秋招在線職位數同比增長308%,投遞簡曆同比增長119%,機械設計、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相關職位需求大漲,對新基建前景的看好帶來信息基礎設施人才需求強烈。
學子有願望,企業有需要,政府積極促成——
搭建平台廣納人才。在前期主要以線上招聘為主基礎上,9月-12月,秋冬季系列招聘活動又陸續展開,提供優質崗位25萬個以上。據統計,2020年武漢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750多場。為吸引人才,武漢提出22條舉措,配套落實細則,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可零門檻落戶,全程幫助未就業畢業生辦理落戶、檔案移交、組織關系轉移等。
全面拓寬就業渠道。2020年武漢市公務員招錄增長209%,選調生招錄增長34.1%,事業單位招聘增長14%,全市各類國企從新增崗位中拿出不低于60%的崗位專門用于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組建200多個工作小分隊,動員3萬多家在漢企業提供優質崗位。
提高就業服務便捷度。及時發布大學生就業創業、生活服務清單和服務指南,在市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大學生留漢專區,實行“窗口一次辦、網上全程辦、校園現場辦、企業上門辦”。
降低大學生留漢成本。為1.06萬名留漢大學生提供租賃房,全年安居保障、房租減免補貼9500萬元。對30多萬名高校應屆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就業等補貼5億多元。資助大學生創業項目1800多個,發放擔保貸款1.96億元,扶持創業大學生2.97萬人。
……
湖北經濟學院本科畢業生沈思靜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享受到“技能人才綠色通道”政策,去年6月留校任教,成為該校年齡最小的教師。“武漢越來越有活力,我要在這裡繼續加油!”
“大學之城”持續給力
來自湖北黃岡的胡志鑫是武漢輕工大學制藥工程專業2020屆畢業生,現在一家生物醫藥公司做技術人員,畢業前拿到了1400元的就業補貼,工作半年多,工資也能涵蓋她的日常開銷,“保持學習的心态,未來會更好!”
2020年12月2日,由教育部主辦,湖北省政府和武漢市政府承辦的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湖北·武漢)對接大會在漢舉行,意在形成示範效應,引領各地各高校抓緊行動,盡快盡早做好各方面促就業創業工作。
當天,教育部“24365校園招聘服務”武漢專場招聘會上,小米科技武漢公司展位前排起了長隊,投簡曆的、咨詢的十分火爆。現場應聘大學生普遍反映,随着武漢“芯屏端網”産業集群集體發力,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布局江城,武漢對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強。
以對接大會為标志,教育部全面啟動“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一系列招聘會提供逾50萬個就業崗位。幫助大學畢業生留漢就業創業,在漢各高校也在積極行動,并已未雨綢缪——
本月,華中科技大學推出“暖冬計劃“,舉辦2021屆畢業生空中雙選會;
2月,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财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多所高校将聯合舉辦“聚力同行 楚才築夢”空中雙選會,職位共享、資源共享、渠道共享。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建設求職“雲課堂”,在生涯規劃、行業認知、職場素養等方面集中推送線上課程,陸續開展“簡曆門診”和面試技巧訓練營等線上培訓,為畢業生提供系列專項輔導。目前,該校為2021屆畢業生開拓就業崗位11.2萬個,已有1514人簽約就業。
政府、高校持續給力,一些企業也主動調整招聘策略,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行業、企業需求,讓他們更好适應崗位。如武漢馬哥孛羅酒店在供需見面會前,就已經提前與武漢商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對接,安排學生到酒店實習交流,向學生講解崗位工作内容和長期規範發展。
“大學之城”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幫助,更歡迎大學生留在這裡就業創業。優化人才發展生态,強化人才制度供給,深化人才服務改革......武漢張開雙臂,擁抱更多年輕人——
來吧,在這方天地,你們定能大展宏圖!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