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3 09:29 來源: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編輯:靳佩佩
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努力實現全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甘肅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 周麗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一年來,全省人社系統悉心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六穩”、“六保”決策部署,把促進就業作為第一位的工作和重大政治責任,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有效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雙重影響,推動城鄉就業形勢止跌回升、企穩向好,為全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貢獻了人社力量。
堅持減負纾困穩崗位。穩就業,首要的是要保市場主體。穩定就業崗位,才能穩住就業基本盤。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的巨大沖擊,省委省政府先後出台了援企減負穩崗等一攬子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與企業共渡難關。各級人社部門站位一線,聞令而動,急企業之所急,憂企業之所憂,打出“減免緩返補”政策組合拳,階段性減免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允許延期繳納社會保險費,擴大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以工代訓政策受益面,對企業吸納重點群體就業給予獎補等,惠企力度空前。截至7月底,為657戶企業緩繳社保費2.94億元,為13.59萬戶企業減免社保費39.66億元,返還失業保險金7.69億元,惠及企業1.61萬戶、職工103.8萬人,發放鼓勵企業吸納就業獎補和務工補貼1.88億元,政策紅利直達企業,受益面覆蓋到每個在崗職工。在積極就業政策的對沖下,截至7月底,全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0.96萬人、任務過半,城鎮登記失業率2.93%、保持在合理區間達到預期目标。全省沒有發生規模性減員裁員和集體勞動争議,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失業風險的底線。
堅持多措并舉擴增量。加強就業政策與财稅、金融、産業、投資等政策聯動,努力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在城鎮就業方面,着力提升投資和産業帶動就業能力,圍繞合理擴大有效投資、促進十大生态産業發展、打造“一帶一路”五個制高點,積極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上半年,全省經濟增速同比增長1.5%,為就業增長提供了根本支撐。我們聯合金融機構、金融企業開展穩就業保就業專項行動,金融機構發放省級重點支持企業貸款406.26億元,政府性擔保機構累計為848戶企業提供41.57億元擔保貸款,為企業發展及時注入源頭活水。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提高貸款額度,降低貸款門檻,聯合金融機構、金融企業開展穩就業保就業專項行動,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3.77億元,是2019年全年的2.4倍,吸納帶動就業14萬人。建成127家省級創業帶動就業孵化示範基地(園區),吸納帶動就業8.2萬餘人。在轉移就業方面,堅持穩東西進策略,與15個省市區建立省際勞務協作機制,發揮103個勞務機構和省内勞務經紀人的作用,加強用工崗位收集,集中定向推送招工信息,積極幫助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省外轉移就業人數同比基本保持穩定。深入推進品牌戰略,積極擦亮、打造“隴原妹”“禮賢嫂”“天水白娃娃”“鎮原護工”等精品勞務品牌,搶占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場,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達到20萬人。通過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加大以工代赈工程建設力度、鼓勵返鄉創業等措施,省内就近就地就業人數達310.1萬人,占轉移就業人數的近六成。以提質增效為重點,穩步擴大扶貧車間規模,健全黨組織和婦女組織,強化安全生産管理,推動扶貧車間健康可持續發展。截至7月底,累計建成扶貧車間2298家,總規模位居全國第六,吸納勞動力9.2萬人。加大兜底保障力度,針對疫情防控和鄉村公共服務需求,新開發公益性崗位5.3萬個,特别是探索開發愛心理發員崗位1.17萬個,覆蓋全省75個貧困縣,為農村老年人、特困供養人員、殘疾人等免費提供理發服務,既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又傳遞了人文關懷。通過全方位幫扶、多渠道輸送,全省轉移就業工作逆勢上揚,截至7月底,輸轉富餘勞動力520.7萬人,同比增長6.8%,創勞務收入767.8億元,同比穩中有增。
堅持轉換機制提技能。職業技能培訓是促進就業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根本之舉。針對就業難和用工難并存的現狀,我們從轉換培訓機制入手,着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幫助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實現技能就業和穩定就業。疫情期間,動員鼓勵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圍繞企業生産經營急需的職業(工種),積極開發線上培訓課件,累計公布了線上培訓鍊接98條,參加線上培訓人員達32.2萬人。疫情平穩并轉入常态化防控後,适時推動全面開展線下培訓。對在崗職工,從去年以來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通過技能大賽、推行新型學徒制等方式創新培訓模式,突出實操性培訓,累計開展技能提升培訓66.87萬人,支出培訓資金5.21億元。同時,堅持把技能培訓與培養高技能人才相結合,全省累計建成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7個、技能大師工作室30個,高技能人才達到38萬人。對農村勞動力出台了提高技能培訓實效的20條措施,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行培訓就業一體化,建立“培訓機構+勞務中介+就業企業”的培訓機制,開展“嵌入式”、訂單式培訓,實現培訓即上崗。今年以來,根據群衆需求不斷探索創新培訓模式,大力推行“電子培訓券”,把培訓的選擇權、主動權和評價權交給群衆。同時,發揮企業的培訓主體作用,改革培訓補貼方式,培訓資金直補企業,支持各類企業面向新吸納勞動者開展以工代訓。截至7月底,全省完成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29.77萬人,超出目标任務3.77萬人,有效提高了貧困勞動力的就業能力。
堅持優化服務促匹配。優質的服務、暢通的渠道,是人力資源有序流動、高效配置的前提,也是人社部門促就業的重要發力點和着力點。疫情期間,我們上門對接需求,主動幫助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破解難題。幫助勞動者就業方面,與交通、衛健、公安等部門建立“點對點、一站式”服務機制,從“家門口”到“廠門口”全程服務保障,有組織、成規模、分批次幫助11萬勞動力有序返崗。保障企業用工方面,建立疫情防控物資生産、涉及國計民生等重點企業24小時用工調度保障機制,全省共調度重點企業912家,累積解決用工1.18萬人,為企業複工複産達産創造了條件。同時,疫情也倒逼我們轉變思維,創新服務方式,積極适應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和群衆新需求。一方面,着力打造“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線上就業服務,舉辦線上“春風行動”400多場次,發布崗位信息148萬條,幫助12萬人實現就業;舉辦“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會271場次,達成就業意向近8萬人。另一方面,大力推行不見面人社服務,通過12333人社服務熱線,全天候提供政策咨詢,累計達57.9萬人次;通過政務服務“網上辦”,累計幫助群衆辦理社保、人事人才、勞動維權等服務47.7人次,做到了“工作不見面、服務零距離”。
堅持聚焦重點兜底線。重點群體穩,則就業大局穩。基于這一認識,我們緊緊扭住貧困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開展因人施策、精準幫扶。貧困勞動力就業方面,把就業扶貧擺在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的位置,聚焦8個未摘帽縣、易地搬遷大型安置區等重點地區,通過優先組織外出、優先就近吸納、優先兜底安置等措施,采取“一戶一策、一人一案”和“一對一、人盯人”戰術,開展就業幫扶。截至7月底,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人數達到185.96萬人,比去年多11.21萬人。同時,建立跟蹤服務機制,加強對受疫情影響返鄉回流人員的監測和幫扶,累計幫助3.12萬人實現新的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立足于吸引、培養和用好人才資源,通過積極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擴大機關事業單位招錄和基層服務規模、扶持創業等方式幫助實現就業。截至7月底,全省省内院校應屆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9.59萬人,就業率達到66.08%,位居全國前列。城鎮困難群體就業方面,通過實施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措施,幫助7.85萬名失業人員和2.1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态清零;暢通失業保險登記、申領通道,落實失業保險待遇,為1.04萬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5930萬元,保障了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
當前,受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很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穩就業、保就業工作任務依然艱巨。我們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盯貧困勞動力、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進一步加強就業服務,堅持不懈抓好工作落實,着力推動積極就業政策落地見效,确保完成就業扶貧目标任務,努力實現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