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湘帶你看社會發布時間:12-1400:00潇湘晨報旗下社會新聞帳号
锂電池企業複工複産。
今年年初以來,青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将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圍繞“五個示範省”建設和“四種經濟形态”發展,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增加就業崗位,實施降費減負政策穩定就業崗位,加強技能培訓做好重點群體就業,采取以“送政策、送崗位、送補貼、送培訓”為主的“四送”活動,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加大“六穩”力度,落實“六保”任務,促進青海全省就業形勢穩定向好。
近日,記者從青海省政府督查室了解到,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對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各地典型經驗做法給予通報表揚。其中,青海省在實踐中創造的綜合施策促進就業形勢穩定向好等三項好經驗好做法受到通報表揚。
緊盯重點群體“送政策”,強化宣傳引導
“您好,我省對在畢業年度有就業創業意願并積極求職創業的低保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含中職、技校)畢業生,殘疾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1000元補貼。同時,對就業困難人員、離校2年内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三江源地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給予1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此項政策目前正在實施,您可到所在地縣(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進行政策咨詢和申報。”這是近日,記者在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官方網站在線服務欄目看到的一條關于網友咨詢大學生創業補貼和獎勵政策的回複,而像這樣的就業政策咨詢相對較多。
據青海省就業服務局副局長張俊介紹,青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積極梳理就業、社保、勞動關系等人社領域穩就業政策措施,形成一攬子政策清單,通過廣播電視、微信網絡等媒體,面向用工單位和重點就業群體,廣泛開展個性化宣傳。依托“青海人社網上辦事大廳”“青海人社通APP”等線上和線下平台,設立人社服務專員,深入用工單位和農村社區主動提供上門服務,現場發放政策解讀手冊、業務申辦流程等資料,及時推送政策信息,提供咨詢服務。活動期間,提供政策咨詢服務3.6萬次,發放宣傳資料16.7萬份。
同時,還組織青海省涉藏州縣人社(就業)局長和部分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組成宣講團隊赴青海師範大學等高校開展進校園政策宣講活動,将涉藏州縣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推送給在校大學生,引導他們樹立“先就業、後擇業”的就業理念,通過提供精準對接服務,達到盡快實現就業目的。
搭建對接平台“送崗位”,積極推送信息
今年6月5日,由青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會同海東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2020年青海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送政策、送崗位、送補貼、送培訓’專場招聘會”在海東市樂都區七裡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成功舉辦。招聘會當天來自省内外共279家企業進場招聘,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
“此次在七裡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舉行穩就業‘四送’專場招聘會,是青海全省人社系統深入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幫扶專項行動的重要舉措之一,其目的主要是為搬遷群衆提供崗位信息、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就業援助等公共就業服務,把解決就業問題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确保搬遷群衆能夠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緻富。”青海省就業服務局業務部部長趙國材說。
為進一步做好穩就業、促就業工作,青海省人社系統深入園區、企業,多渠道收集用工崗位信息,針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貧困勞動力等特點,分類篩選形成重點群體招聘崗位清單,依托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網絡平台和駐村工作隊等基層力量,向不同就業群體精準定向推送。将“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等就業活動與穩就業“四送”專項行動緊密結合,為求職者和用工單位精準搭建勞務對接平台。活動期間,全省累計舉辦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482場,組織5360家用工單位提供崗位14.58萬個。
聚焦市場主體“送補貼”,穩定就業崗位
一直以來,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市場主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市場主體。
“這筆穩崗返還資金對于我們而言真是太及時了。”西甯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公司起初還有些擔心人員的穩定性,而享受的6184.76萬元返還資金,極大地減輕了企業的負擔,進一步穩定了職工隊伍,纾解了企業困難。
西鋼社保經辦工作人員汪澤打開社保經辦的平台介紹說:“之前企業已支出1507.48萬元,全部用于繳納2020年1月至4月企業職工養老、工傷、失業三項保險費用。目前職工的社保待遇、繳納一切正常。”
緊盯企業和求職創業群體需求,大力精減各類補貼材料,優化申報審核流程,及時兌現就業創業補貼獎勵政策,推動社保“減免緩返補”措施落實落地,全力支持企業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鼓勵扶持勞動者就業創業。截至11月底,青海省累計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25.72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資金5.51億元;兌現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資金6.07億元。
圍繞技能提升“送培訓”,提高就業質量
“今年以來,根據青海省委省政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和具體工作要求,我們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對沖疫情影響,圍繞技能提升‘送培訓’,大力組織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青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趙力強說,截至11月底,全省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組織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11.6萬人次,其中培訓貧困勞動力1.4萬人次。
依托基層服務平台,深入農村社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摸排調研, 廣泛收集勞動者培訓需求,動态調整和發布兩目錄一系統,着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疫情影響,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攻堅戰,采取線上與線下培訓相互結合、相互補充、相互借力、相互促進的方式方法,集中發力、攻堅突破,連出組合拳、挂圖作戰。
實施“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支持企業和培訓機構利用各類網站、第三方培訓平台開展線上培訓,對取得證書的給予補貼。通過開展以工代訓、實施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計劃、萬名青年技能培訓行動、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等,推進各個培訓項目按時間節點有序開展,确保年度培訓任務完成。
同時,積極組織各類培訓機構送訓下鄉,将職業技能培訓班直接開進農村社區,使勞動者在家門口就可以接受就業技能培訓,讓廣大城鄉勞動力通過提升技能實現高質量就業。
截至11月底,青海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11.57萬人次、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1.6萬人次,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務的100%、106.3%和116%;城鎮登記失業率2.1%,控制在3.5%的年度目标之内,為助推青海省就業局勢穩定,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