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數字浙江建設,培育壯大新業态新模式,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數字賦能促進新業态新模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要求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号工程”等,到2022年,數字賦能社會效益顯著,累計帶動形成100萬個以上新就業機會,随小布了解詳情~
總體要求
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号工程”,全面開展“數字賦能626”行動,到2022年,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數字賦能新業态新模式快速發展,“三新”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GDP)比重達到29%。
企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推廣,培育形成5家千億級平台型企業。新業态新模式加速湧現,推廣100個以上新業态新模式典型企業和平台。數字賦能社會效益顯著,累計帶動形成100萬個以上新就業機會。數字治理走在全國前列,基本形成整體智治的現代政府形态。
浙江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務~
推動企業深度上雲
深入實施企業上雲行動,完善企業上雲用雲标準體系,推廣工業企業設備聯網上雲、數據集成上雲等深度用雲模式。鼓勵綜合體、商場、連鎖店和其他生活服務業場所進行人、貨、場的雲化改造,推進杭紹甬等智慧高速公路及甯波舟山港智慧港口等建設,引導快遞物流平台和企業通過貨源、車(船)源和快遞物流服務等信息業務上雲實現高效匹配。到2022年,培育400家上雲标杆企業。
推動共享制造
持續推進“1+N”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建設,依托平台整合區域企業制造資源,健全平台接單、按工序分解、多工廠協同的共享制造模式。鼓勵龍頭企業建設共享工廠,集中配置通用性強、購置成本高的生産設備,面向行業發展分包協同生産、融資租賃。到2022年,建設20個(家)具備共享制造能力的車間(工廠),實現全省主要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全覆蓋。
建設“未來工廠”
推廣應用數字孿生、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打造數字化設計、智能化生産、智慧化管理、協同化制造、綠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效益大幅提升的現代化工廠。到2022年,培育建設30家左右“未來工廠”,引領全省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
建設虛拟産業園和産業集群
以數字化供應鍊為依托,推動訂單、産能、渠道等信息共享,實現産業供需調配和精準對接。支持具有産業鍊、供應鍊帶動能力的核心企業打造産業數據中台,以信息流促進上下遊、産供銷協同聯動,保障産業鍊、供應鍊穩定。支持虛拟産業園和産業集群開展雲會議、雲展覽、雲招商、雲體驗等活動。到2022年,形成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虛拟産業園和産業集群。
推動園區服務共享
鼓勵開發區(園區)面向企業共性需求,推動原材料采購、倉儲配送、檢驗檢測、品牌營銷、售後服務等全方位共享。鼓勵園區建設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探索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建設一批“雲+人工智能+5G+物聯網”快遞園,搭建園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設一批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提升行業共性技術研發、産品質量檢測等創新服務能力。
大力發展在線教育
推進之江彙教育廣場2.0版建設,加快發展互聯網學校。探索将符合條件的社會化等優秀在線課程資源納入部分教育階段的日常教學體系,并在部分學校先行先試。支持互聯網企業與教育機構深度合作,拓展智能化、交互式在線教育模式,開展基于線上智能環境的課堂教學等試點。建設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智慧雲平台,提供數據駕駛艙、教學等可視化數據服務。
推廣遠程辦公模式
支持企業建設智能協同辦公平台,提供無邊界協同、全場景協作的遠程辦公服務,滿足居家辦公、移動辦公等需求。加快完善電子合同、電子發票、電子印章、電子簽名、電子認證等數字應用的基礎設施,有效支撐在線辦公。
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
完善省互聯網醫院平台功能,實現線上線下全流程服務閉環。建設“浙裡辦”國民醫療健康專區,整合打通各類網上服務終端,提供院前智能分診、院中智慧就醫、院後健康管理一站式服務。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醫保準入機制,将互聯網複診、遠程會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建設省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建立全省醫療健康數字化轉型基本數據目錄庫,探索患者主導的醫療數據共享方式和制度。建立醫聯體遠程醫療服務網絡,提高優質醫療服務的可及性。
鼓勵發展“無人經濟”
推廣不見面交易、零接觸服務,普及無人超市等智慧終端。推動數字交通發展,完善綜合交通智慧雲平台,完善“浙裡暢行”出行服務應用,加快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應用,推廣交通“一卡通”“一碼通”在長三角區域的應用。促進網絡貨運、自動駕駛微公交等新業态新模式健康發展,探索無人機、無人車等應用場景。
推動數字文旅發展
完善“浙江智慧文化雲”,積極推廣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推動演藝娛樂、文化會展等産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影音、網絡直播等數字文化産業發展,培育雲旅遊等新型文化業态和消費模式。提升“浙裡好玩”等全域旅遊數字化服務平台,推廣景區客流實時統計、智能預警和應急處理等應用。加快建設大花園數字化平台。到2022年,培育15個省級數字文旅先行區,打造30個智慧旅遊景區。
拓展電子商務新零售
推動省内頭部電子商務平台健全跨境電子商務産業鍊、供應鍊,帶動商品、技術、服務等發展。推動傳統零售和電子商務資源整合,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模式。鼓勵發展工業、直播等電子商務新模式,更好服務個性化、品質化消費需求。到2022年,全省網絡零售額達到2.6萬億元,跨境網絡零售出口額達到1400億元。
推廣金融科技
強化移動支付之省建設,加快二維碼、生物識别、支付标記化等技術應用,加強海内外支付技術和商業模式合作。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科技公司開展無接觸貸款、線上投資理财理賠、線上便民繳費等金融服務。支持金融機構應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智能投顧、智能認證、智能量化投資等業務。到2022年,常住人口移動支付覆蓋率達到90%。
推進智能亞運建設
建設亞運會雲轉播中心,構建“5G+4K/8K”視頻采編、賽事實況直播、視頻傳輸等系統,實現5G網絡在亞運會場館、交通樞紐的優化布局和優質覆蓋。打造智能亞運典型智慧應用場景,加強數字孿生、沉浸式觀賽、複眼攝像、多場景一臉通行、快遞配送機器人等布局。
拓展數字化創業就業新空間
強化“互聯網平台+創業單元”等新模式效應,培育省級直播電子商務基地和網紅經濟集聚區,開展“村播計劃”和“浙造好物”推廣行動,支持微商等自主就業、分時就業。鼓勵商業銀行合理降低個體工商戶融資成本,引導互聯網平台企業降低個體經營者交易服務費。到2022年,培育20家以上全國領先的生活性服務行業垂直平台、100家以上區域性本地生活服務平台。
壯大微經濟等個體經濟
支持微内容、微創新、微應用、微電影等萬衆創新,推動兼職就業、副業創業等個體新就業模式發展。引導“宅經濟”科學發展,促進線上多樣化社交、線上直播等規範健康發展。建立微經濟等新業态成長型企業名錄,深挖新型就業“蓄水池”。加強新業态新模式就業統計監測。
鼓勵靈活就業和多點執業
探索完善醫療、教育等行業從業人員多點執業新模式。支持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示範基地搭建靈活就業、共享用工服務平台,提供線上職業培訓、靈活就業供需對接等就業服務。探索适應跨平台、多雇主間靈活就業的權益保障和社會保障等政策制度,完善适應新職業、新工種變化的人才培養、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職業行為規範等相關政策。
加強線上職業技能培訓
完善線上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推動職業院校、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共建在線模塊化網絡課程,積極開展雲端招聘、網上簽約等就業服務。鼓勵運用虛拟現實、增強現實、人機互動等數字化教學培訓手段,推廣微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線直播等新模式。到2022年底,完成超100萬人次的線上培訓任務,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超過32%。
深入推進公共數據開放應用
加快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和數據彙聚,形成全省統一規範的公共數據資源體系。全面實施《浙江省公共數據開放與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建立規範有序、安全高效的公共數據開放利用機制,加快形成公共數據資源市場化服務機制。到2022年,開放數據集總量10000個、數據項50000個以上,推出數據開放創新應用80個以上。
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
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開放自有數據資源,加快構建多源數據采集體系。積極培育公益性數據服務組織和研究機構。支持農業、工業、交通、教育等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圍繞智慧城市建設、經濟社會仿真推演、公共衛生安全防控、自然災害防治等重點領域,推動社會數據和公共數據的融合利用,拓展“城市大腦”場景化多業務協同應用。
加強數據要素安全保障
采取數據簽名、加密、接口鑒權等保護措施,運用區塊鍊和智能合約等新技術,探索建立數據産權全鍊條保護機制,提升數據安全保障能力。構建數據安全風險預警與防控體系,建立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數據應急采集和應用管理機制。
深化數字政府建設
按照“整體智治、唯實惟先”現代政府理念,深入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持續完善精密智控常态化機制,推進政務服務2.0平台、“浙政釘”2.0版、信用“531X”工程建設,構建“互聯網+監管”全鍊條業務閉環,高标準打造人民滿意的數字政府。
建設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台
推進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台“一庫一圖一箱X場景”建設,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等區域開展試點,推進多規協同、智慧選址、畝均産出等場景開發應用,并在全省複制推廣。推動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在浙落戶。到2022年,建成全國一流的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台,國土空間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升。
建設數字孿生城市
推進全省設區市“一城一腦”建設,加快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打造數字孿生城市。高質量推進未來社區試點建設,推進現實社區和數字社區同生共長。啟動工程雲建設,加快工程行業數字化轉型。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省“城市大腦”通用平台,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物理實體+數字孿生”的城市資源優化配置方案。
加快數字鄉村發展
完善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發展智慧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等新業态,推進“浙農碼”開發應用,推廣雲農技等惠民服務。搭建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台,推進生産管理、産品流通、鄉村治理等數字化應用。高标準實施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工作。到2022年,培育15個數字鄉村試點市和縣(市、區)、20個“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省級試點縣、250家數字農業工廠。
《計劃》還明确對新出現、一時看不準的新業态新模式,設置一定的觀察期,預留發展空間;對關乎群衆生命财産安全、存在較大潛在風險、可能造成嚴重不良後果的新業态新模式要嚴格監管;對非法經營、觸及法律法規紅線的,堅決依法予以取締。
浙江将落實國家促進新業态新模式帶動新型消費的稅收政策,優化各級财政對數字賦能的投入,統籌相關專項資金支持新業态新模式重大項目建設。對成效顯著的主體,在申報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示範基地、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試點、省重大産業項目及相關扶持專項中給予優先支持。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