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守紅教授在2015年11月出版了專著《瓊學源流》。近3年發表的論文有《簡論海南交通曆史流變》、《從三亞水南村曆史變遷看中原文化在海南的流播》、《漢晉南北朝時期中原與海南的交流》、《論海南文化的形成融合與發展》、《科學理解與傳承發展地域文化——以瓊學為例》。黃守紅教授目前在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任職,在瓊學研究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黃守紅教授您好,很榮幸可以采訪到您,同時也很感謝您可以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接受我們的采訪。那我們現在正式開始采訪。
學生:大家都說海南被藍色大海包圍着,風景優美。您來到海南以後,有沒有抽出時間去海南的著名景區感受一下海南的風景呢?
黃教授:肯定要去,我這幾年基本上把海南的不管是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基本上都有去觀賞。
學生:據我們所知,您是一個湖南人,而且在之前您研究的方向也是湘學,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契機讓您選擇研究瓊學呢?
黃教授:是的。我以前是在湖南讀書和工作,我在湖南做了一個比較有特色的學科,叫湘學,湘學我做了十幾年。2012年的時候我來到了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在我來到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來之前,對于海南是沒有任何的了解,除了知道中國有個海南島,其他的并不知道。到了海南來之後,大概用了一個學期的時間,就到處走了走,我從南到北粗略的轉了一圈,比如說文昌、宋式故居,再比如說這個海口的丘浚故居和海瑞故居,還有儋州東坡書院、海口五公祠等,我來到海南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海南轉了一圈,我在轉完之後又去網上查了些相關資料,我認為這些資料相當的匮乏,我去看這些關于海南曆史文化的文章,我就覺得他們做的不夠細妥,不像我原來在湖南的時候做湘學做的正規、系統且完整,還有深入。所以我就運用我原來的那種研究的模式,在海南提出要做一個瓊學。湘學和瓊學他們是不同的,雖然内容不同,但他們在本質上是有相同之處的,所以,我研究瓊學是有信心的,當這個事情提出來之後,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我們學校特别的支持,學校還特意幫我成立了瓊學研究中心。省裡面也很支持,我申報的好幾個課題是關于瓊學這個課題,省裡面尤其是社會宣傳部還鼓勵我成立海南省瓊學研究會。當我把這個事情做出了影響時,申報了國家課題,同時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海南日報發了不少的文章,然後再慢慢的形成一種學科,瓊學就這樣成立了。在我回憶起整個事情時,我作為一個研究者,一個學者,我的學術情懷和責任感。本身我到海南來的時候我對海南一無所知,可是我就覺得既然到了海南,看到了海南本地文化、傳統文化,研究得又不太讓人滿意,所以我就覺得我有這樣的責任去做這個事情。
學生:您曾經在關于瓊學研究的幾個問題當中有提到過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我想問一下您對這句話的看法是怎麼樣的?
黃教授:這句話是比較通俗易懂的,但其實我還有另外一句話,費孝通先生認為每個地方的文化,它都各有特色,所以他就提出16個字,叫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所謂各美其美就是各自以自己的文化為美,美人之美就是不但要以自己的文化為美,我們還要尊重别人的文化,美美與共就是大家展現出自己最優秀的一面,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才能促成天下大同。所以魯迅這句話跟這個費孝通這句話是相同的,我們到一個地方來,尊重這個地方的文化,這是我們作為一個文化研究者最起碼的态度。
學生:那您認為當代的年輕人應該怎樣去推動瓊學的發展?
黃教授:嗯,這個是一個比較艱巨的任務去推動瓊學的發展,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年輕人,沉浸在電腦手機信息和各種快餐文化這個氛圍裡面,就很難紮下根來去做一個傳統文化的一種脈絡性的研究,就更不用說去做傳統文化如何讓它系統化現代化這個事情,我想這一個是要有對文化的興趣和敬畏,第二個也正如我們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的校長說的,做任何學問一定要像坐冷闆凳,坐得十年冷闆凳,可能這些東西,心中的困惑會在闆凳上長出來,解決,所以說現在年輕人生長一種敬畏,要克服一種浮躁。
學生:我們都知道今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開局之年,曾經在印尼華裔總會的訪問期間,您有代表海南省的瓊學研究會做過兩次關于海南的當時的形勢和未來的發展的一個主題報告,我想問的是自貿港的建設對以後瓊學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黃教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這個古老的社會裡面産生出一種文化,我們要去促進這種文化,随着社會發展壯大,更要不斷的适時進行調整改變,與時俱進。同時社會意識也會影響社會存在,所以我們在去弘揚傳統文化的時候,應該多提煉出來一些能夠經得起曆史的考驗,而且也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一些積極的因素,這種東西提煉出來它對整個海南社會的發展是有好處的。當然不能一股腦的拿過來,有些甚至可能會起反作用,所以也要改變它,淘汰掉,把那些有用的“精華”提煉出來。所以我覺得未來瓊學研究要做的事,就是面對海南社會要即将發生巨大改變,瓊學文化要如何進行一種現代化轉型。
學生:通過今天跟您的訪談我大概也明白了,做為當代青年,我們如果想要推動學問的發展,不僅僅是學好一個片面的知識,而是應該靜下心去鑽研它,就像您說的十年坐得冷闆凳,到最後肯定是會有一個很大的收獲的,同時想要文化能适應時代的發展,就要讓文化上也要做出适當的轉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天通過對您的訪談也讓我也感覺到受益匪淺,感謝您。
(文/新媒體1901鄭月菊 王林馨 宋柳靜 張靖苑 潘凱旋 田雨薇 指導/胡冬智 編輯/孫泉福)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