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共廣州市委統戰部、廣州市工商聯聯合主辦的2020年廣州市民營企業大會暨“民營企業服務周”啟動儀式在廣州市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标志着廣州市為期一周的民營企業服務周正式拉開帷幕,将針對民營企業開展減稅降費、融資對接、科技創新和人才引培等專項服務活動。
廣東省和廣州市有關領導、廣州市促進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區有關部門及民營企業、商協會代表共500餘人參加了活動。大會為入選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5家)、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7家)、中國服務業民營企業500強(8家)榜單的18家民營企業進行了授牌。
點贊民營企業:吸納廣州80%以上的新增就業
2020年廣州市民營企業大會上,大會為入選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5家)、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7家)、中國服務業民營企業500強(8家)榜單的18家民營企業進行了授牌,富力地産、唯品會、海大集團、金發科技、立白集團等企業代表上台接受牌匾。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現突出的80家優秀民營企業和20家優秀商協會進行了通報表揚。
據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市民營企業主動響應黨和政府的号召,積極投身和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慈善捐贈、物資供應、科研攻關、複工複産、志願服務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廣州市工商聯系統會員企業共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捐款捐物約5.5億元。
不僅如此,廣州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目前,廣州市95%以上的市場主體,80%以上的新增就業、70%以上的創新成果、50%以上的進出口、40%以上的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和稅收由民營企業貢獻。2019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已近萬億元,2020年上半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4488億元,占全市GDP的40.9%。2020年1-9月,全市市場主體達256萬戶,同比增長13.6%;其中,實有登記私營企業147萬戶,同比增長20.1%,個體工商戶109萬戶,同比增長5.9%。民營上市企業超過140家。
去年底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
民營企業還是廣州創新的重要參與方。據介紹,廣州緊緊抓住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這個“牛鼻子”,引導企業從研發投入、知識産權、産品開發、科技人員等方面對标高企,提升綜合創新實力。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效期内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全市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9283家,其中超過九成是民營企業。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介紹,廣州正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賦能行動,支持鼓勵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227家企業入圍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家企業入選首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全力促進小微工業企業上規模,通過升規獎勵、融資貼息、重點服務等方式支持小微工業企業升規發展,2018~2019年推動2412家小微工業企業升級為規模以上。
2019年全市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全省第一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介紹,廣州大力推進雙創載體建設,支持孵化器和産業園區提升創業創新服務能力,廣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成功創建國家大中小企業融通型創新創業特色載體,目前,全市共有科技企業孵化器380家、衆創空間267家,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4個,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29個。
廣州支持企業設立研發機構,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比例超過45%,5億元以上大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2019年全市新增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8家,總量達到63家,居全省第一。市财政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的70%投向了民營和中小企業,有效釋放民營企業創新活力。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政策,2020年為1.4萬家企業減免稅額超過132億元。
新增減稅降費近600億元支持民營企業共渡難關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全市各級各部門積極行動,主動作為,全力支持民營企業複工複産、抗擊疫情。認真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惠企政策,目前已新增減稅降費近600億元,減免租金26億元,降低企業電、水、氣成本22億元,發放失業保險費穩崗補貼31億元,惠及職工400餘萬人。
廣州開展南粵春暖、春風行動等招聘活動,舉辦網絡招聘會1000多場次,組織“點對點”專車專列、 “返崗直通車”行動,集中接返超過1.2萬名外地務工人員返穗。
廣州開展“訪百家園區∙助中小企業”法律服務暖企活動,為4531家中小微企業開展“法治體檢”,化解各類涉疫糾紛2341宗。
廣州啟動“同舟共濟、愛滿羊城”廣州工商業者互助行動,搭建“穗企通”線上互助平台,幫助企業解決防疫物資等難題。
廣州境内外上市民營企業超過140家
廣州構建市、區兩級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新成立白雲、南沙2個區級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設立中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資金,形成政府、銀行、擔保公司、再擔保公司多方風險分擔機制。2020年6月,先後建立财政支持的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和市場化運作的應急轉貸機制,截至9月末,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的11家合作銀行機構已授信超過162億元,實際投放超過85億元,其中信用貸款比例占90%以上,受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12000家;轉貸服務中心已落地業務轉貸融資成本降至0.05%/天,為市場平均價格的1/3左右。推進“粵信融”“中小融”“信易貸”等平台推廣,建立信用聯合獎懲系統,有效對接融資信息需求,增加服務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加快推進企業上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行動”計劃,成立廣州企業上市綜合服務平台,境内外上市民營企業超過14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合作銀行由8家擴大至23家,已為2000多家企業提供貸款授信達270億元,累計發放貸款超180億元。
已清償政企拖欠賬款160多筆,清償資金超1.9億元
廣州紮實開展清理拖欠中小民營企業賬款工作,截至今年9月底,已清償政府部門及大型國有企業拖欠賬款160多筆,清償資金超1.9億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今年共批捕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犯罪143件274人、起訴182件276人,開展涉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挂案”及刑事申訴積案專項清理工作,切實增強民營企業“安全指數”。
“民營經濟20條”3.0版推出81政策點
大會上還發布了《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若幹措施》(簡稱“民營經濟20條”3.0版),并對政策進行了宣傳解讀。
據介紹,“民營經濟20條”3.0版包括20項工作任務 81個政策點,針對民營企業需求提出可行性舉措,着力提升民營企業獲得感。針對用地難問題,推廣産業用地“帶方案”出讓和中小民營企業聯合競買。
針對融資問題,提出降低政策性融資擔保費率、拓寬小貸公司融資渠道、支持民營企業上市融資等措施。
針對知識産權保護問題,提升案件審判質效,開展專項打擊行動。
針對執法監管問題,強調加強包容審慎監管,通過“包容期”管理、柔性監管方式和免罰清單等為“四新”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對守法記錄良好的企業,事後及時整改可以減責,并持續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推行重點商會、園區和市場法律顧問全覆蓋。
針對政策制定和兌現問題,求在事前向企業家問計求策,事後要請企業家評估,并開展政策兌現集成服務,消除政策落實“中梗阻”。
針對政企溝通問題,搭建市場主體維權服務平台、“穗企通”工商業者互助服務平台以及企業建議、咨詢、代辦服務平台等三個平台,建立政商交往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支持鼓勵黨員幹部與民營企業經營者正常交往。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