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政策作為國家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除了直接解決新生勞動力初次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之外,對社會經濟、政治也發揮着強大的調控作用。[1]
1.保障社會穩定
概括說來,就業政策保障社會穩定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規定穩定的就業規則,通過法律規章的實施保障求職者公平競争工作崗位;
第二,促進經濟發展,為初次就業和再就業的勞動者創造就業機會,解決勞動者生存發展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來源;
第三,為失業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第四,為求職者提供具體的服務項目,保障勞動者就業。
就業政策的實施使勞動者充分就業;獲得滿意的工薪報酬,安心于工作崗位、努力工作,實際上也就從最基本的方面保障了社會的穩定。
2.促進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人力資源既是社會資源之一,也是社會财富之一。與自然資源、信息資源比較,人力資源是活的資源,是整合配置其他資源從而創造财富的能動性資源。社會隻有通過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使其他資源發揮作用。
政府要制定和推行有效的就業政策,在創造就業機會、保障勞動力充分就業的同時,促進入力資源的合理開發與高效率利用。這可以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促進勞動力市場進一步完善,使勞動力在市場機制下合理流動,達到高效率配置;
第二,通過市場機制提供産業發展信息、勞動力需求信息,引導就業;
第三,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或再教育等手段,開發勞動力潛能,提高勞動力的綜合素質與技能;
第四,通過考核、行業準人等手段,保障就業人員的質量;
第五,通過有關法律規章的制定和實施,合理使用就業人員以創造更高的價值。
3.調控供求總量平衡
在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勞動力就業既緊密聯系着社會供給也緊密聯系着社會需求。勞動力的充分就業,擴大産品的生産,将增加社會供給量,而就業者本身又是消費者,通過就業獲取的工作報酬中又有相當的比例彙人社會消費需求。失業率過高,勞動力大量閑置,一方面必然降低社會供給,另一方面也會因為勞動者工作報酬的減少而降低社會消費需求。因此,就業問題也是供求總量平衡的重要問題。政府就業政策的有效實施,将對社會供求總量的平衡起到調控作用。
在西方發達國家,供求總量的失衡經常表現為供給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在中國,供求總量失衡一般表現為需求過剩,而供給不足。在調控供求平衡的過程中,政府可以根據社會需求信号制定和推行就業政策,引導勞動力向能夠滿足社會需求的産業流動,以加強相關的産業發展,達到238擴大供給的目的。從勞動力本身來說,也存在着供給與需求失衡的問題,并且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的平衡,實際上也是社會供求總量平衡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政府通過就業政策實現充分就業,可以從一個方面促進供求總量的平衡。在經濟增長、新興産業不斷出現的情況下,必然要體現出對勞動力的強大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産業政策引導勞動者就業,可以有效避免因為勞動力供給不足而導緻的經濟增長停滞。在經濟蕭條的情況下,勞動力必然導緻供給大于需求,出現較高的失業率。在這種情況下,就業政策可以通過勞動預備制度的實施,對勞動力進行整合,促進勞動力素質與技能的提高,為下一輪的經濟增長預備充足的勞動後備力量,以滿足今後到來的勞動力市場需求。不論是經濟增長還是經濟蕭條,就業政策的有效推行首先能使勞動力供給達到相對的平衡,其次,通過勞動力供給的平衡促進社會供給總量的平衡。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