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課程教學内容搭建經典理論與傳播現實深度結合的平台


  • 2020
  • 07/29
  • 14:39
  • 教學動态

  • 806
  • 浏覽量

      《傳播學概論》作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系統講述傳播的一般規律和基本理論。一般開設在一年級的第二學期,這意味着該課程承擔着引領學生專業入門、使學生形成專業學習興趣的重要任務。然而,《傳播學概論》學科淵源複雜體系、内容繁多,知識量大理論性強,在學習過程中障礙較多。尤其是《傳播學概論》教材中大量的理論讓學生望而生畏。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筆者從經典著作、報紙、電視、網絡等渠道,收集素材補充到各個理論講授過程中,解決傳播學基礎理論和現實社會生活實際脫節的問題。

      1.補充理論硏究的曆史背景。傳播學理論是傳播硏究領域寶貴的學術遺産,建構在當時的社會現實基礎上,是對當時伎播現實的深度分析和對傳播規律的高度提煉。如果脫離當時的社會環境,單純地解釋理論的基本觀點、功能和意義,會讓學生覺得理論桔燥、空洞、難于理解。因此,有必要将理論置于曆史的語境中進行分析。傳播學的許多經典著作都對傳播理論的産生背景和研究過程做了詳細的闡述。在講解理論之前布置學生預先閱讀這些著作,可以讓他們了解相關知識。

      2.補充當下典型傳播案例。經典的傳播學理論雖然在某些方面受到了挑戰但仍不失為解釋當前傳播現象的有力工具。但在講授理論時,如果能引用當下的典型傳播事例去印證經典的傳播學理論,可以讓學生覺得傳播學理論與他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例如在講授拟态環境理論時,可以結合魏則西事件進行分析。首先魏則西在決定去哪家醫院醫治自身所患疾病之前先通過網絡渠道了解相關情況而不是親身去到每一個醫療機構。通過這一事實,教師可以向學生闡明魏則西所選擇的方式是人們在信息時代進行社會認知的常見方式。在客觀現實與人們的現實認知之間插入了一個信息環境其次,百度為魏則西構建了一個國内關于醫治滑膜肉瘤的醫療機構圖景,而這個圖景與現實圖景之間的差距最終成為他醫治無效去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引發了人們對百度搜索排名機制及其背後的利益鍊條的質疑與聲讨。在這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讨論,兩個圖景之間具體有什麼差别,為什麼會存在這種差别,這種差别給當事人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對這些問題的讨論會讓拟态環境的特點、建構主體、建構過程等漸次浮出水面。

      3.改革原有的講授式理論教學,采用情境體驗式教學模式情境體驗教學模式。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材料,設置讨論、案例、表演、操作等多種教學情境,全方位多角度挖掘理論的魅力與價值,為原本艱深枯燥的理論賦予鮮活生動的新面貌增強課堂的生機、活力和趣味,促進教學内容的有效到達以及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


(教師花靖超供稿)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51226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