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金文名詞研究”是由我院副院長劉興均教授于2019年6月主持申報成功并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項目大緻分為六個部分:第一,商周金文所見名物詞;第二,商周金文所見名物詞特殊的名實對應關系研究;第三,商周金文詞義系統研究;第四,商周金文名物詞的詞源義考釋;第五,商周金文名物詞的構詞理據;第六,商周金文名物詞的共時比較。
項目确立後,劉教授帶領課題組成員認真開展課題研究,目前已經從近16000餘篇商周金文語料中爬梳、彙輯出其所載名物詞,按器号、編号、詞條、物類、頻率、釋義等做成總表。并對所見名物詞的概貌,如總體數量、音節結構等做了數據統計。進而對商周金文名物詞進行物類劃分,本着分類明析、歸類準确的原則,制作出了“商周金文名物詞物類數據表”。在此基礎上,劉興均教授撰寫的《商周金文名物詞釐析》一文,已被《漢語史研究集刋》(cssci來源集刊)采用。
根據初步确定的詞條,項目組目前正着力對其中的768條單音節詞開展資料查閱的工作。項目組成員龔韶、周素煥、金偉、花靖超、吳程玉、張程六位老師各承擔了128個詞條查閱的任務。該項工作主要依托李圃先生的《古文字诂林》一書,在此基礎上也适當參考相關的一些金文詞書、字書。根據劉教授的要求,一個字頭有多個義項的,首列與字形相吻合的義項,即本義。次列與名物有關的義項,再列與本義有關的引申義,後列較遠的義項。資料搜集過程中,需要按學術論文參考文獻著錄方式注明資料的出處。
為保證該項任務的順利完成,前期劉教授通過線上方式,為大家深入講解了名物詞的概念,明确了該課題的總體計劃和重點、難點,分享了必備的工具書及其軟件。并于7月初,組織課題組成員見面會,了解大家的進展情況和困難,進行指導和解決。花靖超老師積極進行了技術方面的探索,并及時為大家解疑。周素煥、張程兩位老師,在嘗試整理出第一條詞條之後,也及時與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分享、交流。課題組各位成員面對繁體字體輸入、古文字體複制、文獻閱讀分析等均能積極應對,交流經驗。最後,每位課題組成員都提交了自己的第一個詞條整理資料,并得到劉教授的認可。劉教授建議,大家可參考張程老師的詞條查錄做法,例如,關于“車”字有用于族徽和人名的情況,本不屬于名物詞,但也收錄,便于下一步鑒定金文哪些篇目的“車”不是用作名物詞,這一部分也極具研究價值。
在資料搜集、整理的過程中,劉教授帶領課題組成員進行了積極的探讨和交流,非常細緻、用心,提出的問題,也對大家很有啟發。接下來,課題組成員也将認真完成所承擔的詞條查閱整理工作,計劃2020年的年底完成,為課題開展下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礎。
(教師周素煥供稿)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