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解讀賈平凹
主講人:惠慧
講座地點:雨課堂平台
參與學生人數:152
5月11日下午四時,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漢語言文學專業開展了《解讀賈平凹》的專題講座,共有152位同學參與聽講,惠慧老師對賈平凹的作品成就,作品特點,性格養成,以及年少趣事等做了許多介紹與深入解讀。
賈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當代作家。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1975年畢業于西北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創刊《美文》。1993年創作《廢都》。1997年憑借《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2003年,先後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文學院院長。2008年憑借《秦腔》,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11年憑借《古爐》 ,獲得施耐庵文學獎 。
講到賈平凹自幼愛讀書,賈平凹自己曾說,如有條件,讀書萬萬不能狹窄。文學書要讀,政治書要讀,哲學,曆史,美學,樂理…凡能找到的書,都要讀讀。若讀書面窄,借鑒就不多,思路就不廣,觸一而不能通三。
再剖析賈平凹的早期散文,追求恬淡、甯靜、幽思、哲理,每篇作品都是一幅畫,值得細品,揣摩,仿佛能從中聽到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像天籁、像地音,像冥冥之中的一種提示和啟悟。
賈平凹早期的小說,特别注重對民俗風物的渲染和描寫,恨不得在每篇作品中都能盡其所知,把商州的古往今來全盤托出。商州的男人如何、女人怎樣,人物跟山水的關系,跟曆史的關系,跟文化的關系等等,被賈平凹挖掘得很深,很透。小說中那股濃濃的鄉土味、煙火味、神秘氣息,通過雲山霧罩的表現手法,暢快淋漓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賈平凹對女性的塑造,我當時對其評價就是,寫女人的聖手,實在是精妙絕倫。在中國當代文壇,不能說無人出其右,至少名列前茅。讀者為什麼喜歡,就是因為那種來自泥土的原汁原味,來自人性的生命真實。這是一種生活的呈現,更是藝術的再現。
最後,惠慧老師建議同學們多閱讀賈平凹的書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進行深入交流。
撰稿人:漢語1701符桑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