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按照海南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人文學院全體教師在劉興均副院長的帶領下,于開學兩周前就開始探索線上教學新模式。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面臨很多挑戰:一是教學空間和地點的變化,二是教學方法和信息化手段的革新。對于大多數教師而言,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那麼,如何做好教學設計,上好線上教學的每一節課呢?經過三周的“QQ群+雨課堂+釘釘直播”線上教學實踐,人文學院周琳琳老師邊上課,邊摸索,體會到要确保線上教學質量,應着重做好以下幾點。
一、精設計
在線下課堂中,師生面對面,教師既是“演講者”,也是“觀察者”,可以随時洞悉學生的學習狀态,并調整教學方式和互動時機。而疫情期間的在線教學,教師看不到在電腦另一端的學生的“臨場反應”,更不知學生在手機端是否是“自動播放”。那麼,如何讓學生自覺抵制“網絡誘惑”、堅守“課堂陣地”呢?那就是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要對教學内容重新整合,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課堂活動設計;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教學智慧,講授時兼顧專業性與趣味性,更多地與學生建立情感聯系。總之,線上教學,絕不是簡單地把線下教學複制到線上。
圖1:課前通過雨課堂發布課件和預習任務
二、多引導
不管是線下教學還是線上教學,都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但課程的引導者是教師,從教學目标的設定到教學内容的傳授,再到教學互動的實施,教師都是主導者。因此,教師在課前可以提前通過雨課堂發布課件和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了解教學内容和學習目标。此外,課前的引導還應包含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引導: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熟練使用雨課堂或者釘釘平台的各項功能。課中的引導最重要,可以運用多種課堂導入法調動學生興趣,諸如多媒體導入法、背景知識導入法、問題導入法、故事導入法、情境導入法、懸念導入法、社會事件導入法、激趣導入法等。課後引導主要是通過作業練習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并促使他們對課堂内容作進一步延伸。利用釘釘布置作業,學生上傳和教師批改方便快捷,而且優秀作業還可以即時分享到班級群裡。
圖2/3:利用釘釘布置和批改作業
圖4:釘釘直播,記錄詳細的觀看數據
三、勤互動
為了克服在線教學的不可控因素,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和專注力、提升教師教學效果,增加互動必不可少。因此在課程的設計中,互動應該貫穿課前、課中、課後環節。例如在課前,可以提前在QQ群提醒同學們采用哪個平台進行網上教學、簽到時間以及要做哪些課前準備;遇到緊急情況(如網絡崩盤)時能有預案可選,并能及時通知。在課中,以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和學習内容為課程主線,融入提問、讨論、頭腦風暴等互動環節。在互動形式上,如果是釘釘直播,學生既可以連麥互動,也可以通過發送彈幕回答問題、表達觀點。如果是雨課堂直播,除了提問和彈幕互動,還可以通過事先插入PPT的練習題來進行随堂小測驗,及時檢測學生聽課效果。課後,除了作業外,設定固定時間進行線上答疑,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内容的掌握程度。
圖5:通過QQ發布通知
圖6/7/8:通過QQ/微信随時和學生溝通交流
盡管線上教學也有局限性,如直播課上看不到學生,無法全面掌握每一位學生的聽課狀态,并據此去調整授課步調;另外在直播過程中,連麥互動一次隻能連麥一位同學,師生交流互動有限。但在疫情尚未結束的當下,線上教學确實是線下教學的有力補充。周老師表示,疫情當前,作為教師,好好備課,上好在線直播課,保證教學效果,就是在履行自己的防疫責任!相信疫情過後,有了這一段線上教學經驗,我們可以更好地融合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共同促進教與學的飛升!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