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近年來,各地人社部門戮力同心,将想方設法增加就業作為貧困勞動力脫貧的主要方式,不斷探索新途徑、創造新經驗,見到真效果。
從解決最困難就業群體就業問題入手,這是江西等省近年來下決心先做的一件事。
分揀、整理、碼齊、裝箱……在江西省龍南縣就業扶貧福利廠,34歲的林澤勇正在熟練地進行包裝工作。仔細觀察後就會發現,林澤勇雙手隻有4個指頭。“前幾年在廣東打工時出了一次事故,雙手十指隻保下了4個。”林澤勇告訴記者,受傷後他回到了老家龍南縣,由于雙手殘疾,一直找不到工作,生活十分困難。
2017年5月,村幹部推薦林澤勇來到就業扶貧福利廠,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就熟練掌握了包裝崗位的工作技能,每月收入2500多元。有了穩定工作和收入,他的生活也就有了盼頭。
林澤勇所在的就業扶貧福利廠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就業的同時,帶動全縣各鄉鎮建立類似的扶貧車間75個,吸納貧困戶1600餘家。這是江西省就業扶貧車間的一個縮影。
“就業扶貧車間每吸納1名貧困勞動力,政府就按年給予1000元的一次性獎補。目前,全省就業扶貧車間基本實現鄉鎮全覆蓋。”江西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說。
組織勞動力“走出去”,陝西等省為實現就業扶貧進行資源整合的探索。
陝西省眼界向外拓展路子、眼界向内挖掘潛力。對外,他們依托與江蘇省的勞務協作機制,由人社部門建立兩省就業信息采集發布制度,組織實施貧困勞動力到東部發達地區優秀企業就業。對内,推動成立泛西安用工協作聯盟,讓關中6市與延安市對接、省内11個經濟強縣與11個深度貧困縣結對就業幫扶,使革命老區和深度貧困縣有了常态化的勞動力就業輸出渠道。
扶貧扶志、鼓勵創業,遼甯等省為就業扶貧不斷注入新動能。
遼甯省鼓勵創業脫貧的做法具有多樣性。鞍山市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雙管齊下,為農村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和參與創業提供了切實幫助;本溪市通過舉辦“創業意識培訓班”激發創業者頭腦風暴,并創辦5家市級農民創業孵化基地……這些富于創新的促進創業思路,把政策、資金、技術、場所等要素有機配套,讓有創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堅定信心謀創業,也成為實現就業脫貧的新動能,推動返鄉創業者人數不斷增多、成功率不斷提升。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