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青年共同痛點 為創新創業賦能


  • 2019
  • 11/25
  • 22:54
  • 就業政策

  • 289
  • 浏覽量

來源:青年網

11月4日,在廣州舉辦的2019亞太青年領導力與創新創業論壇上,嘉賓在進行圓桌論壇對話讨論。共青團廣州市委供圖

  在廣州,孟加拉國小夥子馬什魯爾一下子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創業青年。過去3天裡,他們參與主題論壇、進行優秀項目路演,“談論自己正在進行的項目和遇到的問題,并分享經驗,希望能幫助對方”。

  來自北京的青年創業者劉劼不僅接觸了國内外大量優秀的創業項目,更與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幾家公司有了初步合作的意向。據她觀察,與會的青年創業者保持着開放的心态,吸取鮮活的創業經驗和教訓,尋找合作的機會與可能。

  他們參加的是2019亞太青年領導力與創新創業論壇。114日至7日,論壇吸引了亞太地區30個國家的創業教育專家、創投機構代表、創業青年等近200名中外代表參加。本次活動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主辦,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廣州市青年聯合會承辦,并得到了廣東省青年聯合會的支持。

  建立跨文化聯系,讓機遇與經驗共通共享

  一家農業科技初創企業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什魯爾介紹,公司目前主要為農民提供獲取農業信息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生産率和利潤率,讓農民在負擔得起的範圍内享受現代信息技術的紅利。

  “論壇對于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很有幫助,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标等方面有着巨大潛力。”馬什魯爾對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說,“我們需要與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建立跨文化的聯系”。

  他重點關注“不同國家創業者彼此交流的機會”,因為交流中了解到的經驗是“在任何地方都買不到的”。同時他表示,希望溝通不僅是在論壇期間,更應有常态的交流機制。

  來自不丹的南吉爾多吉高中畢業後來到中國求學。畢業後,他回國同朋友創立了邦德電子商務公司,為寄件人、運輸司機提供自由交易的平台。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除了不丹山地多、交通運輸費貴外,自己的創業也受到阿裡巴巴的啟發。他認為,電商平台不僅使人們富裕起來,更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如果你想要開拓視野,你得走出去看看,得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南吉爾多吉說。

  “創業的過程就像坐過山車。”塞哈特卡哈尼公司銷售和技術主管賽義德·阿蒂夫·阿裡說,在創業初期,人們幾乎不相信遠程醫療的可行性,獲取用戶的過程很艱難,“我們都有優點,也曾經曆失敗,我們建立聯系、分享經驗是非常好的經曆,可以一起成長,這将創造一個多赢的生态系統”。

  助力可持續發展,創業青年應對共同挑戰

  目前亞太地區14-25歲的青年人口達7.17億,是全球範圍内擁有青年人口最多的地區,然而他們中很多人仍然面臨着失業或就業不足的挑戰。但與此同時,青年是最具生機活力、最富創新精神的群體,也是創新創業的主力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169個目标中,65個與青年息息相關。啟動于201611日的“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認可了青年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呼籲各方采取行動,助力青年應對社會和經濟的挑戰。

  “可持續發展的目标大多集中在解決社會問題上。我們相信,年輕的企業家和變革者有勇氣、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使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青年代表、孟加拉國阿維賈特裡克公司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瑪德·納茲穆爾對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說。

  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CEO劉培超認為,創新創業應該圍繞着基于支持本國、本地區、本民族發展的動力來展開。找準自己的定位、發展的動力和資源,持續擴大交流合作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論壇上,國内外創業青年的項目覆蓋環保、女性就業、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社區福祉等多個領域。

  在瑪德·納茲穆爾看來,青年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面臨着不同的問題,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在獲得創業教育、政策支持、融資等方面。缺乏良師益友的教導和創業資金籌集是她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她坦言,自己接觸的企業家都是年輕人,大部分“隻是有一些想法去做有意義的事,但是他們缺乏創業教育,所以很難做成”,而作為社會企業,更難得到投資人支持。

  賦能年輕人,打造創新創業生态圈

  成長于斯裡蘭卡鄉村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青年項目協調員肯尼斯·薩文達·拉納通加,在幼年時飽受貧困和戰争的困擾,他表示和自己有着相似生活背景的年輕人“希望更好地被賦能”。目前,他的日常工作是通過聯合國青年項目,在知識、技能、教育等方面對33個國家的青年進行培養,幫助他們進行創新創業,形成多樣文化的社區群體,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标作出貢獻。他建議,為年輕人打造創新創業生态系統,政策制定者應了解青年的痛點與真正訴求,因地制宜地去尋找恰當的解決方案。

  中國創新創業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國家信息中心處長張巍認為,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包括營商環境、資金環境、創新環境、平台環境和人才環境五大領域。從2015年開始到現在,政策環境給予創新創業前所未有的支持。同時,以衆創空間、孵化器為代表的青年創業的載體平台,專門針對創新創業的大賽、論壇等,都為青年營造了良好的創業生态系統,“青年創業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大風口”。

  全球創業研究協會董事會成員克裡斯塔·烏爾裡克·蓋利奇在對亞太地區創業青年的觀察中發現,年輕人的教育水平、是否有獲取網絡的渠道、是否有承擔失敗和錯誤的勇氣,都是影響創業的因素。而越來越多的青年企業家選擇創新作為經濟發展和企業發展的核心推動要素。

  論壇上,青年代表塔赫米德哈桑介紹,自己所在的農戶公司通過創建數字農業平台,緻力于将感興趣的資助者與農民聯系起來,為畜牧養殖戶創造一種替代的、可持續的融資選擇。“該模式采用利潤共享模式,即農民和資助者在完成每個周期後共享利潤。”塔赫米德哈桑表示,農戶公司的目标是成為一個農業價值鍊融資平台,一方面農民可以創建一個檔案,獲得信用和績效評級;另一方面個人贊助商和金融機構可以投資并獲得持續的回報。

  “為什麼人們像科學家一樣關心氣候變化呢?”綠色硬币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蘇亞·白堤雅談到創業初衷時表示,“環保僅僅靠個人的貢獻是不夠的,企業也需要采取行動。”在綠色硬币這個移動應用程序中,用戶可通過低碳環保的方式賺取“硬币”,在現實生活中換取打折券或小禮品。她希望未來能在系統中實現區塊鍊應用,讓“綠色硬币”成為一種加密貨币。

  克裡斯塔·烏爾裡克·蓋利奇表示,未來要對青年做更多技術和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實現更好地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高原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51226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