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就業有足夠的韌性 不會大面積失業


  • 2019
  • 09/27
  • 9:40
  • 就業政策

  • 1422
  • 浏覽量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23日訊 921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論壇發布報告指出,中國就業有足夠的韌性,不太可能出現大面積失業。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丁守海代表課題組發布了論壇主報告《結構大變革時期中國就業的新現象、新規律、新趨勢》。

  報告指出,當前中國就業問題主要是局部性的。分行業看,受多種因素影響,汽車、電子通信、紡織等六大制造業、建築、房地産、信息服務業等就業問題比較突出;分地區看,東北和京津冀地區的就業形勢最為吃緊;分所有制看,民營經濟遇到較大的困境,就業增長大幅放緩,就業景氣度急跌;分規模看,小微企業形勢低迷,就業海綿功能弱化;分就業形式看,雙創企業倒閉潮使自雇傭就業人數增長乏力;嚴格的城市管理體制使傳統形式的靈活就業人數大幅下降,新就業形态能否及時補充還需時間檢驗;分勞動群體看,大學生就業壓力創新高,但已接近洪峰尾期;20-29歲青年人失業問題最嚴重,特别是20-24歲尤甚。另外就是初中學曆者。

  報告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内有多重因素會沖擊中國就業,其中既有以技術進步為代表的長期的趨勢性因素,也有以貿易戰為代表的短期性因素,二者疊加交織,使就業形勢的演變更加複雜。

  對于未來的中國就業,報告提出要一分為二地看待:首先,中國就業有足夠的韌性。随着經濟體量的不斷壯大,即便稍慢一些的經濟增速也能創造足夠的就業崗位,再加上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趨勢,不太可能出現大面積失業。其次,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矛盾正在轉型,即從數量型矛盾轉向質量型矛盾。放眼未來,不太可能出現大面積的失業問題。

  為兼顧短期就業穩定和長期就業質量,報告提出如下政策建議:第一,對貿易摩擦可能誘發失業風險的局部行業、局部地區,加快制定有針對性的幹預措施或引導措施。第二,對汽車、手機等近期面臨較大困難的行業要研究專門的解決辦法。第三,要重視企業特别是民營小微企業面臨的經營困境,從多個維度為企業減負,扶持政策應結合就業目标進行。第四,适當放寬對地攤經濟夜間經濟的限制,擴大靈活就業的生存空間。第五,在技術進步過程中用政府這隻有形的手矯正市場這隻無形的手,通過就業補貼等工具引導企業的用工行為,同時,要更關注青年失業群體的就業引導。第六,繼續發揮好積極财政政策的作用,用好專項債等工具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但也要兼顧赤字财政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在赤字财政和就業目标之間不能偏廢。第七,重構未來的就業政策體系,積極就業政策要更加積極,目标從充分就業轉向高質量的充分就業,為提高就業質量做準備。

(責任編輯:馬常豔)

 


CONTENT END

  • 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學院路191号 招生電話:0898-88351226
  •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中国)Official Mobile Platform 版權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微信公衆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方抖音号

    • USY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官網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