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9日,首屆由數可視教育公益基金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系聯合舉辦的數據工坊培訓在中國人民大學正式開始,培訓為期一周,培訓内容包括數據新聞選題、新聞數據收集整理、可視化設計等多個方面。我院教師張玲參加了此次培訓。
為期一周的第一屆數據工坊,共有44名學員參加,學員有媒體從業者,有在校學生,也有高校相關專業的教師。所有成員分為13個組,以小組最終完成的數據新聞為結業成果。培訓的課程從選題到文案、數據扒取、設計,再到最後成文,涉及了數據新聞寫作的方方面面。在小組創作過程中每一步都有一到兩位講師親臨現場進行講解和指導。培訓課程的講師隊伍由數據新聞的專業從業者組成。經過一周緊鑼密鼓的工作,所有小組在講師的指導下,都順利完成了新聞作品。
我院教師張玲所在的“711數據便利店”小組,以海南候鳥群體為主要研究群體,從海南後鳥群體對海南地方經濟的影響入手,完成了數據新聞作品:候鳥移民:千億級的“夕陽”經濟。
在最後的小組作品展示的環節中,人大新聞學院副教授方潔對學員作品進行了專業嚴謹的點評,數可視創始人黃志敏從數據展示角度給學員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南京藝術學院陳皓老師則對學員們在設計方面提出了更多的意見,首屆數據工坊在新聞學院副院長張輝鋒的總結中圓滿結束。
整個培訓過程緊張有序,學員們也收獲頗豐。數據工坊這種“學生+機構從業者”的培訓形式,能夠形成一種有效的能力互補,以激發學員的潛力。工作坊式的培訓方式,讓所有學員能夠真正下場親身體驗一篇完整的數據新聞的制作,對數據新聞形成一個更為具體、可靠的認識的同時,也在實操過程中明白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激發自己不斷的自我完善。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