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部網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在實現告别貧困中,延安市通過深化就業服務和勞務協作,為脫貧鞏固戶及有意願外出務工的城鄉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搭建起精準就業的服務平台,讓就業扶貧助力貧困戶拔窮根。
強倩,父母曾經是子長縣強家溝村馬家砭鎮的貧困戶,自從入職長安銀行後,強倩每天對接的是金融業務,工作穩定,收入有保障。
長安銀行子長縣支行櫃員強倩:“我非常感謝這一次就業扶貧能夠有這一機會,讓我有了一份非常穩定的工作。”
在延安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長安銀行積極與地方一起創新扶貧模式,通過就業扶貧招聘形式為縣域支行補充櫃員,搭建起就業扶貧工作平台。強倩就是畢業後通過招聘考試進入長安銀行子長縣支行上班,每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她家也在去年脫了貧。
子長縣強家溝村馬家砭鎮村民強倩母親王淑霞:“娃娃這幾年念書全憑國家政策,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她心就安下來了,對于一個家長來說就是達到了滿足了。”
在脫貧攻堅中,還有更多的龍頭企業像長安銀行一樣,發揮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優勢,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幫助他們持續穩定增收。在吳起縣社會福利總廠,殘疾貧困戶在就業的比例中就占到了三成多,患有聽力殘疾的張萬富就是其中之一,他和工友們每天整理新定制的紡織品,對他們來說,有這樣一份工作,能給家裡減輕不少負擔。
吳起縣社會福利總廠 脫貧鞏固戶張萬富:“我在這兒編織地毯,現在一個月能拿2000多元,幾乎解決我的家庭生活問題了。”
吳起縣社會福利總廠副廠長高岩:“”我們對殘疾人實行優先安排工作,免費培訓,以就業脫貧的方式來安排殘疾人的上崗問題,為他們繳納養老、醫療、失業等四項基金。”
(特技包裝)精準扶貧開展以來,延安市堅持開發式扶貧,全市建檔立卡有勞動能力的4.51萬戶、13.38萬貧困人口依靠蘋果、棚栽、養殖等緻富産業脫貧;通過建立43個扶貧就業基地,34個社區工廠,以及護林員、防火員和特設公益性崗位,為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三無”等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使11589名貧困人口依靠穩定就業脫貧。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