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頭條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不僅就業一詞“出鏡”高達30次,就業優先政策也排在财政和貨币政策之後,在五項宏觀政策的取向上位列第二。
2018年以來,雖然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加,但我國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着力促進就業創業,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第一财經從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等在線招聘網站也了解到,近來企業用人需求比較平穩,雖增速略有下降,但沒有出現爆發式的下滑。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穩就業”舉措正在起到未雨綢缪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第一财經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展示的改革邏輯關系和思路十分清晰,降低社會保險費就是為了保企業,保企業就是為了保增長,保增長的實質就是為了保就業。
穩就業保增長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今年首次将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标是:國内生産總值增長6%~6.5%;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内。
人社部部長張紀南認為,就業優先政策中的“優先”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目标導向優先。把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标;二是政策支持優先。主要是從宏觀政策層面綜合發力。
去年年中以來,就業在中央的宏觀政策中承擔着重要角色。中央把穩就業放在了“六穩”的首位。在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六項主要預期目标裡,就業的量化目标(新增1100萬人以上)僅次于GDP增長率(6%~6.5%)之後,位居第二;就業優先政策也被看作是僅次于财政和貨币政策的宏觀政策。
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成威認為,就業優先政策重新定義了就業和增長的關系,過去很多人認為有了增長自然會有就業,但在結構性改革中可能會存在無就業增長,現在從就業出發,穩住了就業,增長也就有了保障。
張紀南在12日的部長通道上表示,2018年我國就業局勢總體保持了穩定。一是新增就業人數。去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1361萬人,同比增加10萬人,這是連續第6年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二是失業率指标比較低。去年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是3.8%,調查失業率是4.9%,同比都是下降的。
從招聘端的情況來看,智聯招聘CEO郭盛對第一财經表示,當前企業用人需求較為平穩,可能增速沒有以前那麼快,整個就業市場是比較穩定的,地方穩就業的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智聯招聘發布的《就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上季度企業用工需求明顯增加,環比增幅為25.42%,而求職申請人數環比僅增加3.90%,使得2018年四季度中國就業景氣指數(即CIER指數)上升至2.38, 就業景氣度出現季節性回暖。
結構性矛盾與總量矛盾并存
我國的就業一直面臨着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李克強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凸顯,新的影響因素還在增加,必須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
2018年在總量上出現的一個新情況是就業人口總量首次出現下降,比2017年末減少了54萬人。這是繼2012年勞動年齡人口下降之後,我國勞動力市場出現的另一個重大變化。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整體看來,我國勞動力人數持續減少,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年的時候達到峰值9.25億人,2012年比2011年減少345萬,勞動年齡人口首次出現下降。
自2012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連續7年出現雙降,7年間減少了2600餘萬人。受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的影響,勞動力供給總量下降,201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總量也首次出現下降。
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李希如預計,今後幾年,全國就業人員總量還将繼續下降。同時,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負擔,給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帶來挑戰。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認為,就業人員總量的下降短期内不會對經濟增長有直接的影響,長期來看,可能會影響到經濟的潛在增長率。
郭盛表示,當前就業狀況與人口結構的變化有關,勞動力供給在減少,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就業需求仍然存在,所以總體的就業局勢保持穩定。
李希如認為,雖然2018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繼續在減少,就業人口總量首次出現下降,但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仍近9億,就業人口總量仍達7.8億,勞動力資源仍然豐富。
張紀南表示,當前就業總量壓力不減,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凸顯,也就是說,招工難和就業難并存。
就業是第一福利
鄭秉文認為,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将就業優先置于宏觀政策和經濟目标的重要地位,體現出了“就業是第一福利”的原則。
政府工作報告要求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規模要在實現預期目标的基礎上力争達到近幾年的實際規模,這就意味着,既要保障城鎮勞動力就業,還要為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留出空間。
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多管齊下穩定和擴大就業。張紀南表示,今年人社部将在做好面上就業工作的同時,突出重點群體,重點做好大學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和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創業工作,針對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點,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加大減負力度是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的重要抓手,企業有活力,就業才能有保障。張紀南表示,要在“降、返、補”這三個字上做文章。“降”就是降低社保費率。“返”就是對不裁員、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加大失業保險費返還的力度和幅度。“補”就是對于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的企業給予社保補貼和貸款貼息等。
郭盛表示,減稅降費政策應該盡快落地,以便能盡快傳遞到實體經濟之中,從而達到穩就業的效果。
人社部還将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拿出1000億元,用于1500萬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張紀南稱,職業技能培訓既可以幫助勞動者提高就業和再就業的能力,提升人力資源的質量和水平,也能夠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李成威認為,今後宏觀财政政策應定位于促進就業公平,在經濟、社會關聯日益緊密的新形勢下,積極财政政策“抓民生也是抓發展”。财政政策要更加積極主動地應對改善就業狀态中的各種不确定性, 比如可以加大力度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小微企業是吸收農民就業的重要途徑,需要給予更多的政策扶持。
CONTENT END